第两百五十四章 是谁?-第2/3页





    赵昀说不定这个时候也是急的头发都掉了不少了。

    普通人也许还不zhidao余天锡已经死了,可是临安城中的大小官员、王公贵族们,又怎么keneng没有收到这样一个重磅消息?

    每个人都盯着呢,丧事越晚发出去,朝中的非议怕是就会越来越多。这个非议,自然不keneng是对赵昀的,而是对余天锡的非议。

    史嵩之也zhidao赵昀头大,左丞相刚刚上任两个月,还没有真正的理政过呢,就死在了任上,让赵昀当初好不容易决定下来的左丞相,再次空了出来。

    这又将是个让人头疼的选择。毕竟如今不同往日,左丞相这个位置根本不keneng空缺,为了稳定民心官心,左丞相的位置最好是在诏告余天锡丧事的时候,一并定下来。这样的话,才能迅速稳定大宋朝的民心啊。

    要zhidao,几天前,因为跟蒙古人的三场战事,大宋朝可是到处都是风声鹤唳,各种流言飞语那是到处都是。人心惶惶自然不用多说,若是再有左丞相死在任上的消息传出去,而且还没有安排新的人选,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史嵩之很清楚,赵昀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诏告天下宣布余天锡的丧事,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还在为左丞相的人选而犹豫不决,还没有定下左丞相的人选。

    当然,左丞相的人选,赵昀只是其中一个决定的方面,余天锡死空出左丞相位置跟当初乔行简请辞左丞相空出位置,也是不同的。

    这一次,朝中各派激烈的争夺才是导致赵昀到至今还没有定下左丞相位置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乔行简请辞的时候,大宋朝一切都还好,局势稳定,大灾都过去,可是如今却是边疆不宁,蒙古人大举南侵,朝纲震动,民心不稳。若是这个时候再不能平衡好朝中各派,选出各派都愿意的人选,那个时候大宋朝面临的怕是不只是外患,还要有内忧了。

    “为今之计,只能让圣上早日将左丞相的人选选定,这样朝中安稳,圣上定然会很快就将余公丧事诏告天下,这样的话,余公也能早日入土为安,有个交代,子由说是也不是?”

    郑清之依然没有说场面话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的道。

    “郑公说的有道理,可是左丞相乃一朝执政,岂能儿戏?依子由的意思,圣上根本不必如此急于将左丞相的人选定下,要多多考察才是。如今边患眼看就已经平息,贾大人犒军更是在不日之后就会回到临安城。

    襄阳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贾大人这个亲历者那是最为清楚的。只要贾大人回京,定然能给圣上带来好消息。所以,子由到以为,圣上完全可以先将余公丧事之事诏告天下,这样的话,余公也能早日入土为安。”

    史嵩之没有松口,这本来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虽然说,他这个右丞相是不keneng再坐上左丞相位置的,可是如今能坐上左丞相位置的也就那么三个人,三个人中,自然是要选择一个对他、对贾似道都有利的人选来做左丞相不是?

    贾似道跟李鸣复的恩怨,史嵩之可是很清楚的。虽然说史嵩之也不认为李鸣复可以坐上那个位置,可是世事无常,谁又能真的说的准?

    余天锡已经死了,他已经等于断了条胳膊,要是再让贾似道折戟,那他的处境可是真的会很不妙的。

    “宰执的位置自然是不能空缺的,蒙古人到底是真议和还是假议和根本无法定论,更莫说因为四川、淮东、襄阳三地的战事,各地百姓已经人心惶惶,已经有流民到处流窜,若是不尽早将宰执的人选定下来,百官群龙无首,官心不稳,对我大宋朝实在是太过不利了啊,子由!”

    乔行简这个时候接口道。

    “呵呵,郑公和乔公如此说,莫非已经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史嵩之瞅了一眼看似情真意切的乔行简,又看看一脸悲天悯人的郑清之,没有继续在这个wenti上纠缠,而是直接反问道。

    两人番话满嘴的为国为民仁义道德,虽然让他心中很不屑,可是他却也没有必要为这些小事跟两人继续争执下去,毕竟归根到底,除了利益上的纠纷之外,大家还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