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赐之物-第2/4页





    贾似道站在高高的望楼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阡陌有序、喊杀震天的五万新兵,心潮无端的有些小澎湃。

    如果说,后世的万炮齐发能够让人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凶险的话,那么纯冷兵器时代人与人的碰撞,才能真正的表现战争的波澜壮阔和雄浑。

    别人不清楚,可是贾似道自己却明白,只要他不刻意的拒绝或者进行改变的话,终有一天,他会亲自领着无数的披坚执锐的甲兵走上战阵。

    五万人已是如此的壮阔,数十万人厮杀又该是怎样一种夺人心魄之景?

    “末将遵命!大人尽管宽心就是。”

    听到贾似道的话,赵毅、周博、裘裳三人并没有觉得什么。虽说大宋朝是缺战马,不过区区一万马军所需要的战马还是能够拿出来的,以国舅大人如今的身份,想来没有人敢故意为难。

    不过,后来当他们真正的看到贾似道命人送来的那批专门为骑兵所打造的铠甲的时候,才明白,他们今天的包票打的是多么的错误。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团练营中逗留了小半个时辰后,贾似道就匆匆离去。这一次离去,除了莫夜和贾全儿之外,他却是将王柄也带在了身边。

    已经有人狗急跳墙了,小命还是很重要的。莫夜毕竟还是大理国国使,他不可能去任何地方都像带个跟班似得将他带在身边保护他不是?

    贾府他倒是没有太过担心,在孙奎事了之后,贾府中就多了十余个内殿直禁军,都是赵昀特意赐下保护他的,只是都被他扔在了贾府中。

    出了团练营,贾似道就匆匆赶往流民安置大营。

    见到贾似道过来,早就收到消息等候在营寨外额余赐、周坦、秦寿等人以及一干大大小小的临安府官吏就匆忙迎了出来。

    “发芽了?”

    见礼之后,贾似道摒退了一干官吏让他们继续去各忙各的,抓着余赐急声道。

    三个多月时间,原本风度翩翩的余赐却是黑了不少。不过也许是因为身居要职的缘故,身上的书生意气却是已经都快消磨光了,比之前要稳重的多也要凌厉的多了。

    “回大人话,整整十亩,都发芽了。”

    余赐不明白贾似道为什么会对那个小东西那么上心,甚至专门命他来负责那十亩田地不许其他闲杂人等接近。不过,已经习惯了贾似道安排的他,虽然心中疑惑,却是依然尽心尽责的安排好。

    “走,看看去。”

    对着周坦和秦寿打个招呼,贾似道一马当先的大步离去。见到贾似道如此,余赐、周坦和秦寿三人对视一眼,苦笑着只得快步跟上。

    也许是因为一起共事久了,原本不太瞧得上秦寿的周坦和余赐,如今同秦寿也是渐渐熟识了,彼此间多了许多的了解,却是要比之前的关系融洽的多了。

    ……

    不太大的一汪青翠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新垦农田中,显得别样的突兀。

    贾似道小心翼翼的扒开那泥土,府下身子仔细看着那从泥土中拼命挤出来的几抹嫩绿,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后世的老人在这里,一定马上就可以认出,这些大小不一的嫩芽不是后世在荒地中种植最多的红薯又是什么?

    没错,这就是红薯。也是贾似道对付温良恭、钱恒铎等人的重要底牌之一。

    这红薯的出现,完全是个意外。而且还要感谢莫夜。

    因为贾似道能够发现这红薯,完全是托了莫夜的福气。那颗用育种的红薯就是贾似道从莫夜包袱里面发现的。而那红薯却是莫夜准备丢掉,而被他发现又检回来的。

    据莫夜说,这红薯是他跟阿阮从大理国赶来临安的途中,路过泉州的时候买来用做干粮的。在贾似道看来,应该是大食商人带到泉州被那个商人买下来了。

    当然,这红薯到底从哪来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本应该是在几百年后才出现在华夏大地的红薯出现在如今的南宋一朝,无论是对南宋,还是对贾似道来说,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

    莫夜和阿阮只是觉得红薯口味独特,当做新鲜来吃,而且价钱不贵,可是对了解红薯这个植物特性的贾似道来说,简直是上天送来的意外之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