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新技术(求月票)-第2/3页





    神作书吧为玻璃厂的经理,同样也是一名工程师,徐墨白对于工厂中的设备远比普通人更为了解,而同时他同样也非常了解钢铁!了解炼钢,因为在此之前,他就是钢铁厂的助理工程师。

    也正因如此,在几经研究之后,他神作书吧出了一个决定——用工厂内融炼玻璃的西‘门’子炉炼钢。

    这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尽管徐墨白并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个消息一但传出去,到时候外界肯定会这么说他,甚至还会有其它人的冷嘲热讽。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对这个消息选择保密。

    不仅对外界保密,即便是对工厂内的大部分员工,也同样选择保密,而对西‘门’子炉进行改造的时候,对外界的说法不过只是“为了降低能耗”,总之,直到这座西‘门’子炉完成改造,投入生铁以及废铁之前,工厂里除了少数几名技术人员之外,谁都不知道经理的目的居然是要炼钢!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他是痴心妄想,但是当第一炉钢炼出来之后,所有人都惊呆了,谁又能想到,炼炼玻璃的西‘门’子炉经过改进之后,居然可以炼钢!

    “所以,仅仅只是因为温度,你就想到了用西‘门’子炉炼钢?”

    诧异的看着老同学,李臣义的神情显得有些古怪,他看着车间里的这座已经连忙工神作书吧十几个小时的“炼钢炉”……估且就算是炼钢炉吧!

    神作书吧为炼钢厂的工程师,李臣义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居然另辟蹊径的在转炉之外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炼钢炉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根本就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而且相比于转炉炼钢,用平炉,就是经过改进的西‘门’子炉,我称它为“平炉”,用平炉炼钢有一些转炉无法相比的优点,例如它对铁水的成份要求不严,甚至可以用高磷铁水,不像转炉炼钢那么挑原料,而且它的冶炼过程易于‘操’神作书吧控制,能生产各种优质的钢种,但是由于炉体庞大、冶炼时间长,通常都在16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而且散热损失大、能耗较高,但是……”

    在讲述了平炉炼钢的不足之后,徐墨白指着眼前这座历时三个月完成设计与改进的西‘门’子炉,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的玻璃厂里有两座西‘门’子炉,如果进行改造的话,可以改造成为一座20吨,也就是现在这座炉子,一座30吨的炉子,如此一来,一年炼制两万吨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徐墨白看着老同学,面上带着笑容,尽管老同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但是他很清楚,一年两万吨钢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两万吨……”

    在‘唇’边念叨着这个数字,猛的一听这两万吨似乎并不多,毕竟根据规划今年的钢产量将会突破一百万吨,两万吨,不过只是一个零头,可李臣义却想到了更多,他想到了国内的其它玻璃厂。

    在大冶、天津、广州同样也有玻璃厂,至少有10座西‘门’子炉可以进行改造,从而利用其设备炼钢。按一座炉子平均一万吨,那么今年的产量就可以增加10%,这自然可以缓解眼下的钢铁不足的困境,毕竟,蚊子再小那也是‘肉’,十万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有了这十万吨钢,不仅可以建造更多的军舰,甚至可以缓解目前国内机器生产与武器生产争抢钢材的局面。

    “改进的费用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难度大吗?”

    在接连问出几个问题之后,正当李臣义权衡着转炉与平炉的成本时,那边传来哨声,那是要提醒众人,钢水出炉了!

    一炉火红的钢炉顺着有出钢口流淌了出来,在冷却水的冷却下,在蒸汽弥漫中变成了一块块钢锭,这引起钢锭会被送到其它的工厂进行轧制,变成战舰上的钢板,步枪的枪管或者炮管,或者机‘床’上的零件,当欧洲各国仍然停留在“铁器时代”的时候,中国已经率先进入了“钢材时代”。

    一份从南京发出的报告,很快便送到了帝都,然后从帝都转发北方,最终这份报告被送到了火车上,送到了朱宜锋的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