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李业敬呈王霸策(下)-第2/3页



宏图霸业藏在胸间,而若取关中,得到了这份王者之基,对他“壮志”的实现,毋庸置疑,明显会有极大的助力,甚至说不定他的帝业就此便可确定!

只从这方面来讲,他倾向於李业的献策,也是丝毫不足为奇。

——前之所以不能实现雄图,或许是因时机未到?荀贞为什么偏偏於此时迎了刘协、朝廷到许县,从而使长安、关中因此而竟一下子空虚起来?这又是不是说明时机已到?

也许谶语的实现就在今时?

袁术便与李业说道:“我思之良久,以为卿之此谋,诚然嘉策也,然如若行之,却有一个为难之处。”

李业问道:“敢问明公,是何为难?”

袁术说道:“取长安虽不难,可取长安后,就需我亲自坐镇,则到那时,若是荀贞、刘表趁机来犯南阳,可该如何应对?“

李业对此已有对策,胸有成竹,回答袁术,说道:“明公,长史杨弘智谋之士也,明公入居长安后,可留杨弘为明公守南阳。”

袁术说道:“只凭杨弘,恐难保南阳周全。”

李业说道:“明公,即便以最坏的后果计,南阳最终真是不保,可那个时候,明公已得长安、雄踞关中,关中,王霸之业也!则南阳纵暂失之,又有何妨?”

“……你此话,倒也有道理。”

情绪的催动下,李业的脸蛋更红了,他慷慨说道:“明公,遍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无不是当机立断,最忌狐疑!南阳一郡之地,焉能与关中王业相比?若是因为顾虑南阳之失,而错过趁关中空虚,进取关中的绝佳良机,业担心明公日后必然悔之!明公,关中,高帝所以之成事资也;南阳,光武之潜龙地也,如今明公若是能够果断出兵,迅速地进兵关中,占下长安,明公即是先历龙潜之乡,又据成事之资,不世之功,何愁不立,万世之业,何愁不成!”

李业作为袁术的心腹,他当然知道袁术对“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一句话的相信和袁术藏於胸中的“壮志”,其话中的“不世之功”、“万世之业”,显然暗指的便是帝王之业。

袁术怦然心动,不再犹豫,做出了决定,说道:“好!那就等德业从江夏回来以后,我就把德业、张勋他们都招过来,一起计议用兵关中此事。”

李业说道:“明公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进取关中,以下吏之愚见,宜早不宜迟。关中而下固群蛇无首,可是马腾、韩遂诸辈,颇有心怀不轨者,如果拖延时日,有可能会被他们抢先一步占据长安,则到那时,明公若欲再取长安,可能就会困难一些。”

袁术问李业,说道:“如此,则以卿之高见,何时用兵关中为宜?”

李业说道:“明公,以业愚见,最好是明年正旦的朝贺之后,明公就开始着手做备,争取在明年春后就进兵关中。那个时候,天也还不是很热,亦适宜用兵。”

朝廷有正旦的朝贺,地方州郡每年正旦也有朝贺的。“明年正旦的朝贺之后”,这个“朝贺”说的就是袁术帐下文武明年正旦时对袁术的朝贺。

用兵关中怎么说也是一场大战,而且之前还需要先把南阳的守御安置好,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准备。明年正旦朝贺后开始做准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大概能够把准备做好。

袁术沉吟说道:“明年春后。”

李业说道:“明公,此业之愚见也,是否妥当,尚请明公做主。”

“……妥当,很妥当!好,等德业从江夏回来,我就召大家商议,定下此事。”

西取关中的此谋如成,李业为袁术头号谋士、第一红人的地位,就谁也动摇不了了,而又如果袁术真的能够顺顺利利地最终成就帝业,那日后新朝元勋、新朝第一权臣的位置,亦就非李业莫属。光辉的前景,好像在李业的脸前,正在向他招手。

李业难掩激动,喜形於色,他起身下堂,伏拜於地,说道:“明公从善如流,真明主是也!观之古今,若明公者,唯尧舜可比哉!”

这就已经开始拿尧、舜来做相比了。

赵宦官觉得他听到了不该听的东西,和李业的激动欣喜不同,胆战心惊,不觉已经汗流浃背,然被袁术余光扫到,却也只能下拜在地,亦说道:“主人真明主也!”

袁术抚须而笑,甚是欢畅,夸赞李业,说道:“卿亦我之张良也!卿此取关中之策,固乃王霸之策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