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段煨阿谀上佞表-第2/3页



  刘协停下看上表,扬起脸来,看向荀贞,问道:“公欲奏请拜何人为大将军?”

  荀贞一字一句地说道:“臣请陛下降旨,拜袁绍为大将军。”

  此话入耳,刘协面色微变,说道:“袁绍?”

  荀贞的怒气此时已然不复存在,他瞟了眼刘协的表情,说道:“陛下,闻臣进言拜袁绍为大将军,是不是有点吃惊?”

  刘协默然了会儿,说道:“荀公,朕不仅是吃惊,而且深感意外。公为何会於此时奏请朝中,建议拜袁绍为大将军?却就在前几天,不是刚从冀州传来消息,说麴义为公孙瓒所败么?若荀公想以大将军之任来安抚袁绍,使他不成为朝廷将来讨伐袁术之阻挠的话,现在麴义被公孙瓒所败,似乎再以大将军这样的贵重之任作为安抚袁绍的手段,有点不必要了。”

  刘协的这几句话里透出了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麴义刚刚被公孙瓒所败。

  第二层意思是,荀贞计划讨伐袁术,并且在讨伐袁术之前,需得先把袁绍给安抚住这两件事,刘协都已知道。

  ——确实如此,关於准备讨伐袁术及讨伐袁术前,须得预先安抚袁绍等等这些,荀贞都已与刘协说过。不过,不是荀贞主动谈起,而是刘协主动询问荀贞,然后荀贞才说的。

  却又说了,刘协为何会问荀贞讨伐袁术事?

  原因也很简单。

  一则刘协对李傕、郭汜恨之入骨,现下李傕虽死,但郭汜还活着,而袁术在明知郭汜深为刘协痛恨的情况下,还胆敢收留他,朝廷下旨叫他把郭汜送到朝中,又他还拒绝,那么刘协当然也就会把袁术视为不臣於朝廷的逆臣一流,就单单是为了把郭汜捉拿,也得进讨南阳。

  再则,两次下旨召袁术觐见,袁术回表都以脚疾为由做辞,连借口都懒得换,刘协焉能看不出袁术的这两道表文,其实充满了对他的轻蔑?於见识过荀贞大败李傕、郭汜的威风,看到过荀贞部队的精良善战之后,刘协现在也是胆气甚壮,那么你袁术既然敢收留郭汜,不把郭汜送到朝中,并这般地轻蔑天子,刘协则又如何不会起讨伐袁术之念!

  故而,他就在私下里主动向荀贞提出这个问题。

  荀贞现在对待刘协的态度是,能和刘协说的,就如实相告,不做分毫隐瞒,也不弄半点玄虚,故是见他问起,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

  麴义为公孙瓒大败此个消息,是刚传到许县未久,不过这件事情并非是最近才发生的,而是发生在一个多月前。公孙瓒龟缩易京之后,数次攻打未能克之,阎柔等便返还了幽州余郡,袁绍也把他的主力兵马陆续调回,於是前线就只剩下了麹义本部的数千步骑,比之最早和公孙瓒展开此战时的联军步骑共达十万的声势已是大减,又随着主力兵马的调回,袁绍供给麹义的军粮也渐渐不济,以致两个月前,麹义军粮用尽,士卒饥困,没有办

  法,他只好率部撤退,公孙瓒抓住了这个战机,趁势出击,遂一举把麹义所部击败。

  却如刘协所言,如果是为了笼络安抚袁绍,使他不致掣肘攻打袁术,则如果在易京战场上,袁绍方面取得了优势,那么以大将军这样尊荣的职位来授任给他,以作麻痹,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现在麴义为公孙瓒所败,袁绍在易京这个战场上是吃了败仗的,那为何却还以大将军这样的职位授拜给他?似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荀贞耐心地给刘协解释,说道:“陛下,正是因为麴义为公孙瓒所败,才更需要在这个时候安抚袁绍。”

  刘协问道:“这是为何?”

  荀贞说道:“陛下,缘故有二。一来,麹义之此败,为公孙瓒所破之兵只有数千,袁绍早已将其主力调回邺县等地,陛下,袁绍为何要在即将攻灭公孙瓒之际,突将其主力调回?”

  刘协若有所思,说道:“公之意是说,袁绍之所以将其主力调回到邺县等地,是为防备朝廷?”

  荀贞说道:“陛下,他究竟是为了什么,现下还不好断言,但不排除这种可能。因是,臣以为,麹义虽败,而现在实际上才更是宜将大将军此职授拜於袁绍以安之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