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三军兵至董营外 刘关驰挑敌将前-第2/3页





    距离董营就只有十里地了。

    荀贞又遣哨探再去探看。

    不多时,哨探归来,回报说道:“董营兵卒上了营垒,挟弓设弩,正在做守营的准备。”

    “仍无出营接战之意?”

    “其辕门依然紧闭,并无出战之意。”

    孙坚说道:“贞之,你与文谦且领兵暂驻,摆好阵势,待我引一支人马前去董营外挑战,等我把他诱出之后,再三军合战,共灭此贼!”

    所谓“挑战”,不外乎在营外谩骂、示威,以挑起对方的怒气,使其按耐不住,率兵迎战。

    荀贞心道:“我军已至董营外十里,而何机仍闭营不出,几句谩骂、几样示威一时间却怕是难以挑动地他出营来战,不过文台既提出了此议,却倒也可试试。”因对孙坚说道,“卿为左阵主将,岂可轻身冒险?此挑战之任,遣一偏裨去足矣。”

    说完,荀贞心中盘算该派何人去挑战,想道:“要说示威、谩骂,高子绣是最好人选,只是他武力稍逊,万一失陷,反损我士气。”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下令道,“传我军令去给玄德、云长,叫他两人带三百精卒往董营外挑战敌出。”

    高素生性飞扬,早年在西乡时为一土霸王时就好耀武扬威,这种事他很拿手,只是他武力不足,万一真的激怒了董兵,被董兵出营来追,他很可能就会折损当场,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他性格虽然适合,却也不能派他去。

    不能派高素去,那最好的人选就是关羽了。关羽矜傲,他甚至不需要开口骂人,只要横枪立马地、仰着脸在董营外那么一站,一副“睥睨竖子”的模样说不定就能把人激怒。

    刘备、关羽的部曲多是新卒,按说他俩是没资格跟着荀贞、孙坚出战的,但是刘备却再三请战,所以荀贞就单单把他两人带在了身边,留於中军听命。既然刘备立功心切,他这次随军出战又没带部曲,只和关羽两人一道,荀贞也不好单派关羽去,故此索性就把他两人都派去。

    那边派人去给关羽传令,这边荀贞、孙坚、乐进三人各领本部,分成中、左、右,除留下了骑兵在前警戒外,皆竖旗擂鼓,指挥安排,开始排列步卒布阵。

    却说关羽得了荀贞军令,对刘备说道:“此大兄立功之时也。区区一小小董营,何需带三百精卒往去挑战?兵多,则难显大兄之功,且董军本就已惧怯不敢出战,如我两人再领兵太多,他恐怕更不会出来迎战,以我之见,也不用带三百精卒去,选那瘦小的,带个七八人足矣。”

    前番歼灭那千许董骑的一战,好几人都立了功劳,刘邓不用说,张飞也立了功劳,刘备、关羽却无甚功,这回关东群雄讨董,声势浩大,眼看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刘备此时的心情和孙坚相仿,也是急切求战,渴望早能与敌展开战斗。

    这时听了关羽的话,他心为之动,却犹豫说道:“叫我两人带三百精卒前去挑战,这是君侯的将令。君侯素军纪森严,你我二人如擅改军令,恐是不妥。”

    “这怎是擅改军令?君侯是叫我两人去董营外挑战,带多少兵卒并不重要。”

    “……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好,就按你说的来办。”

    刘备、关羽拿了荀贞的军令,从军中选了七八个身形瘦小的,前去董营外。

    荀贞正在指挥各曲、各屯列阵,忽得适才去给刘备、关羽传令的军士来报,说是刘备、关羽只带了七八人去董营挑战,顿时吃惊,初时以为是军士传错了自家的军令,随即想道:“我军令清楚,他定不致传错,此必是玄德、云长求功心切,故擅改我令,只带了数人前去挑战。”

    他问道:“玄德、云长去了多久了?”

    “去了有两刻多钟。”

    荀贞本部五千人,本来排开后就占地甚广,加上正在列阵,不能直来直去,这军士回来时绕来绕去的,又耽搁了一些时间,却是用了两刻多钟才得以回来荀贞面前复命。

    已经去了两刻多钟,此时追之已是来不及,荀贞无奈,只得唤来候在左近的文聘来,令道,“董军虽怯战不敢出,而其将亦颇有勇悍之名,玄德、云长只带了数人前去挑战,或会有失,你速点三百精卒,往为他二人之后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