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中平元年 6 生子当如孙伯符-第3/4页





    满堂高座,俱皆尊长,孙策却半点也不羞涩,应而起舞。

    诸人看去,红烛影动里,佳馔筵席中,一个俊朗玉人翩翩起舞,年纪虽少而舞姿英健,进退趋止,飒飒生风,俱是赞叹、喝彩。

    荀攸顾对邻席的程嘉说道:“此子有乌程侯之风。”

    吴氏没嫁给孙坚前便有才貌双全之名,中平元年以来,孙坚常年从军征战在外,吴氏独自在家带养诸子,孙策兄弟可以说主要是由吴氏抚养长大的,吴氏的教育显然很成功,孙策兄弟皆有不凡之处,但毕竟父子血脉相通,孙坚这些年虽与诸子见面时少、不见时多,可孙策兄弟在言行上却都类肖其父,尤其孙策,今年虽才十四,已有了英武之姿,真可谓将门虎子。

    旁边一席上的吴景听到了荀攸此话,抚须笑道:“荀君有所不知,策儿虽然年少,但昔在家时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了,舒县有一少年名周瑜者,公族子弟也,与策儿同岁,闻知策儿之名,专程从舒县驱车至策儿家,与策儿定交。”

    孙坚早年从朱俊讨黄巾时,把妻、子都留在了家中,孙策作为家中长子,年纪虽小,却从前几年起已开始顶立门户,与当地的名士交结,获取了不少声誉。

    吴景的这番话,荀攸、程嘉听去了,至多也就是增加一点对孙策的高看,可惜荀贞不在边儿上,没有听到,如若不然,他现在虽是亡命之身,却也肯定会叫孙策把周瑜约来,当面见上一见的。“曲有误,周郎顾”,汉末的英杰里,周瑜是荀贞穿越前最神往喜欢的一个。

    只是,荀贞虽知周瑜与孙策是年少相识的,却不知他二人到底是何时认识的,因此没了吴景的这番话,他却是也想不到叫孙策把周瑜邀来的。

    孙策舞姿英爽,荀贞拊掌大笑,带着醉意,举杯对孙坚说道:“文台,我此生无所愿,唯愿将来能有子如伯符。”

    这是他今天在见到孙策后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

    孙坚亦有了醉意,他离席起身,来到荀贞席前,不拘礼节地盘腿坐下,一手端着酒樽,一手揽住荀贞的肩膀,笑道:“卿愿有子如伯符,这有何难?待到明日,……不!今夜,我就命人选郡中良家女,送与你做小妻!反正你现是亡命之身,也无事可做,便在长沙生子便是!”

    孙坚到底不是士族出身,今虽已为二千石、乌程侯,仍是难去轻脱,他盘腿坐下、揽住荀贞肩膀的举动和“在长沙生子”云云的话,换成守礼的士人是绝不会说的,且会把之当作侮辱。

    荀贞在面对儒生、士人时很是守礼,但他久与许仲、典韦等人打交道,性格里也有侠气的一面,并不以孙坚此话为怪,反而哈哈大笑,扭头向席中张望,看见了在与程普等人拼酒的刘备,大声把他叫了过来,待他坐下,学着孙坚的样,也一把揽住了他的肩膀,对孙坚说道:“文台,此吾弟也,至今尚无娶妻。你先别忙着给我找小妻,如有良家好女,先说给吾弟!”

    孙坚一口答应,举起酒樽,说道:“卿弟便是吾弟,来,饮此圣人!”

    酒客称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孙坚用来奉客的是长沙名酒,自是“圣人”。

    刘备茫然,不知荀贞、孙坚在说些什么,但孙坚、荀贞已将酒樽举起,他也只能举樽饮下。

    说起来,孙坚、刘备、曹操都有轻脱的习气,所以荀贞上次与孙坚、曹操共饮和这次与孙坚、刘备共饮皆率性自然,恣肆欢笑。

    是夜,宴饮直到天亮,方才散了。

    孙坚本是想与荀贞同榻而眠的,却因两人俱皆大醉而未能如愿。

    诸人分去住处就寝。

    孙坚由孙策和婢女扶着去到卧室睡下,一觉到下午方才醒来。

    刚一醒来,他不顾宿醉病酒、头疼欲裂,就命人去叫吴景。

    他却是还记得昨晚答应荀贞的事情,叫吴景来便是为给荀贞找小妻、给刘备觅良配。

    吴景昨晚也喝了不少,还没睡起。

    孙坚等了好一会儿,吴景才姗姗而来,他三言两语地把事情交代给吴景,说道:“我已对贞之许诺,此事你要马上去办,贞之乃当世英雄,给他觅的虽是小妻,却亦不可只图美貌,一定要找一个不止貌美,并且家声也要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