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君臣自古固多疑-第2/4页





    所以,他干脆当面把这话给程嘉挑明,主动建议他向赵家索要孝廉郎,如果李鹄已经把这个诺许给程嘉了,那么他可以以此来试探程嘉,如果李鹄还没有对程嘉许这个诺,那么这话由他先建议出来,能显出他对程嘉的信任,并且显得他很为程嘉着想。

    荀贞在昨晚做出这个当面建议程嘉索要孝廉郎的决定后,当时曾嘲笑自己。

    前世时,他还算是一个宽厚的人,而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他却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多疑”和“奸猾”了。

    这大约是因环境不同之故吧。

    前世时无有战乱,没有朝不保夕之感,今世将值大乱,而人又皆有私欲、无不逐利,就如前朝太史公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正的忠义之士少之又少,他处在这个环境里难免会时刻感到自危,压力极大,如履薄冰,宽厚遂渐少,多疑遂渐多。

    他现在特别理解曹操为何那么多疑。

    他甚至想:刘备以宽仁出名,可难道刘备就真的不多疑么?也许刘备只是把他多疑的一面隐藏了起来。刘备手下本就没几个人用,再表现得多疑,早成孤家寡人一个了。

    不多疑,在乱世里立不住脚,话说回来,太多疑,谁也不相信,也不行,有道是:“轻信招衅,多疑招离”。

    荀贞自忖,疑与不疑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执其中,最好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信任某人时固当“用人不疑”,可不信任某人时就要“疑人不用”。

    对程嘉,荀贞现在正处於半信半疑这个状态。

    这个人有能力,一向来的表现也称得上忠心耿耿,不用他太可惜了,可毕竟与他相识时日短,他又贪财好色、阿谀奉承,有不少容易被人利用的弱点和缺点,最关键的是他和辛瑷、高素闹过矛盾,不太合,那么当此关系到身家性命之际,该不该信他?

    不管换是谁,怕都会如荀贞现在这样,想信他,又疑他,弄些权数,使些手腕也就在所难免了。

    程嘉听了荀贞的建议,没有意识到荀贞说的这番话是半真半假,嘿然笑道:“嘉性贪,自知贪为己短,然此天性也,虽欲改而终无能改,君侯素宽宏仁厚,不意贪起来却犹胜於嘉。”

    荀贞知他这是说笑之辞,但既然程嘉有心思说笑,似乎就说明他并无什么心虚之事,略微放下了心,就着程嘉的话,故意正色说道:“我为卿着想,卿不谢我,反讽我耶?”

    程嘉哈哈一笑,说道:“待李鹄再来找我,我找着机会,便将此二事提出!”

    临走时,程嘉提醒荀贞,赵然既来收买他,那就可能还会收买别人。

    荀贞在昨晚就想到这一点了,只是还没确定赵然还会去收买谁。

    ……

    接下来几天,李鹄数次去见程嘉。

    程嘉待时机成熟,提出了市肆和孝廉郎这两个要求。

    李鹄问过赵然之后,痛快地答应了。

    程嘉又来见荀贞,将之告与荀贞。

    赵然答应得这么爽快,由此可知二事。

    一个是荀贞估料得不错,孝廉郎应正是赵然预备用来收买程嘉的最大筹码,要不然,他不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程嘉。二则是赵然这么急着收买程嘉,可见他是一天也容不下荀贞在魏郡了,他既然这么急切地想把荀贞赶走,那么荀贞和程嘉的推测就很对,他不会只收买程嘉一人。

    问题是:除了程嘉,赵然还会去收买谁?

    荀贞这几天把手下的人想了一个遍,想到了几个人,但拿不准,决定找人来帮他判断一下。

    这种事不能和外人说,以免麾下人心惶惶,只能和最亲近的人商量,於是他召来荀攸、荀成。

    李鹄收买程嘉之事,荀攸已知,荀成常在营中,尚不知此事。

    荀贞先叫荀攸把此事的来龙去脉详细告诉荀成。

    等荀攸说完,他开口说道:“赵然处心积虑,欲逐我出郡,他能收买君昌,也能收买别人,公达、仲仁,你二人以为,他还会收买谁?”

    荀攸是荀贞的族侄,荀成是荀贞的族弟,三人从小玩儿到大,情谊深厚,说话不必绕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