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归来解甲抵足眠-第2/4页





    朱俊和孙坚是小老乡,会稽郡与吴郡接壤相连,他二人同为扬州人,在看过刘邓等颍川男儿的勇猛后,再看孙坚,他觉得很有面子,又因见孙坚杀出重围,过河的将士必是能顺利归来了,提了半天的心也为之放松下来,抚须笑道,颇是自矜地说道:“不错。”

    文太守惊叹赞道:“酣战多时,犹猛烈如虎,雄俊刚健之将也!”

    孙坚到了岸上,没有直接下河,而是拨转马头,带着程普、韩当与从周围赶来的黄巾散兵击斗,等荀贞到来。

    高素冲到,持刀甲士络绎杀到,荀贞在程偃、许仲、江禽、刘邓等人的簇拥护卫下来到。

    “君请先行!”孙坚以矛指向不远处,“贼骑将至,吾为君压阵。”不远处,黄巾军的骑兵大队用马鞭驱散挡道的步卒,急忙忙往这边赶。

    打斗了这么半晌,在被黄巾军包围时,孙坚多次出阵突围,战到现在,他半点不显疲惫之态,浑身浴血,越发豪气冲天。

    荀贞仰首望了一眼他的雄姿,不推辞,当即带众下河。

    他们过完河,吴景等跟着过河,孙坚、程普、韩当三人在岸上驰骋再三,韩当拉弓射箭,连射三矢,把终於冲到近前的黄巾军骑士接连射落三人,再摸箭囊时,箭囊空了。他这次渡河带了三个箭囊,一场战毕,三个箭囊全空。孙坚说道:“走!”三人拨马下河,向对岸行来。

    朱俊早就在等着孙坚渡河,此时见他三骑下到河中,而岸上的敌人似有追赶之意,立刻下令:“射箭!”

    戏志才、宣康听到后,马上亲自举旗挥动,列在岸上的三河骑士、蹶张士先后拉弦,箭如暴雨,射往对岸。欲要追赶荀贞、孙坚的黄巾军步卒、骑士中矢者甚多,人倒马摔,混乱不堪。见此情况,知事已不可为,带队的渠帅、小帅们停止了追赶,向后退至了安全地方,望着荀贞、孙坚上岸,徒呼奈何。

    荀贞、孙坚等相继上岸归来。

    列在岸上的三河骑士、蹶张士和观战的越骑营将士、数千步卒看他们在对岸作战,早看的是热血沸腾,齐齐举起兵械高声欢呼。

    朱俊见部众兴奋欢呼,暗暗点头,心道:“渡河虽未成功,士气幸未低落。此皆贞、坚之功也。”

    两军对阵时,若一方列阵迟缓,另一方常会“选锐冲之”,这叫做掠阵示勇,是为了鼓舞己方的斗志和士气。荀贞这次去救孙坚,虽是孙坚被困在前,但刘邓、孙坚等人的勇猛表现却同样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黄巾军虽众,几千步骑留不下一个孙坚,令人藐视。

    孙坚最后一个上的岸,荀贞等他多时了,快步迎上。孙坚翻身下马,丢掉长矛,两人握住手,看向对方,彼此都是衣甲染血,战后的模样,不觉相对大笑。荀贞笑道:“今见司马之勇,方知何为虎也。我这个颍阴乳虎是假老虎,司马,你才是头真老虎啊!”

    这一次渡河援救孙坚,最后的风头全被孙坚抢走了,荀贞对此并无怨言,心中想道:“记得曹操在听说孙策定了江东后,茫然若失,意甚难之,说了一句:‘猘儿难与争锋’,子犹如此,何况其父?今见孙坚冲阵,才知何为江东之虎。”猘,狂犬、猛犬之意,曹操说孙策是“猘儿”,虽是谩骂之词,加上“难与争锋”四字,却也可见孙策之勇。虎父无犬子。

    孙坚笑道:“若非君救,坚纵是一头真老虎,今夜也要变成一头死老虎!”抽回手,肃容下拜,说道,“与君只是初识,而君为了救坚不惜自陷险地、浴血死战,救命之恩,必有后报!”韩当、程普、祖茂、吴景等人亦随之下拜,齐声说道:“救命之恩,必有后报!”

    孙坚这一拜看起来很正常,是为了谢救命之恩,实际上却是大为不易。

    孙坚在从军前,“少为县吏”,因计杀海贼而“显闻”,年士气被郡府署为“假尉”。次年,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他又被任为郡司马,带兵参与平乱,时年十八。郡司马,司马主兵,此职内郡不设,设在边疆或南方多战乱的郡,也就相当於郡兵曹掾了。

    在平定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中,他立下了功劳,再被迁为盐渎丞,当时也就二十一二岁。县丞已经是“命卿”了,任免出自朝廷,依照县之大小,秩在二百石到四百石间。接着就是现在,他被朱俊请来,任职佐军司马,秩六百石,六百石已是“下大夫”,六百石以上算是高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