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刘玄德思急勤王(四)-第2/3页



  说到这里,杨彪略视李?神情,见他像是在思考的样子,便又说道,“将军,老夫等知道长安之此番生战,错非在将军,而是在郭将军,圣上对此亦知。圣上对老夫等说,素知将军大度,因希望将军可以不与郭将军一般见识,望将军肯愿与他和解,化干戈为玉帛。”

  杨彪说的这通话里,最要紧的是“三辅诸郡的兵马,与郭汜交好者是有些的”此句。

  目前盘踞在三辅各地和三辅周边诸地的大小军阀们,如梁兴、张横、侯选、程银、李堪、成宜、马玩、杨秋等等,有的是三辅本地人,有的是河东人,也有的是凉州人,和李?、郭汜老乡。这些人中,确实是有和郭汜交情不错的,如果弄巧成拙,圣旨下后,反而促使他们与郭汜联起手来,李?还真没有获胜的把握。

  李?想了会儿,暂放下了逼迫天子下旨、讨伐郭汜的念想,心道:“反正天子现下在我手中,乃公随时都能叫天子给乃公下这道令旨,权且往后推推,亦无妨也。……杨彪等既愿去郭多营,再做说和,那我随他们去便是,若竟真能说的郭多愿与我和?哼哼。”

  郭汜如果真被说动,愿意和解,还是那句话,“天子现下在李?手中”,李?也只会占便宜,不会吃亏,他倒是亦不介意许之。李?主意定下,遂许了杨彪等人出营,去郭汜营说和。

  ……

  出了李?营,杨彪等十余大臣往城北郭汜营的路上,俱皆默默无声。

  想这杨彪、赵温、张喜诸人无不是出自海内冠族,少年锦衣玉食,及壮仕途顺利,早就名满天下,――如前文所述,杨彪、张喜的家世和其个人的资历已不需多言,只再说赵温,赵温的家世和杨彪、张喜的家世差不多,其高祖赵熹官居太尉,其祖赵戒官居司空、司徒,其从父赵典官居卫尉,非是三公,即居九卿之列,亦世代簪缨;赵温年轻的时候被举为孝廉,初入仕途,即任京兆丞,也就是京兆尹的郡丞,要说起来,这官职已经不低,像荀贞,入仕才不过有秩蔷夫而已,然却就是这京兆丞,赵温也不想当,嫌其卑微,慨叹说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弃官而去,其眼界之高,由此可见。

  却临到老来,他们几个人受此磨难!

  堂堂国家公卿,沦为说客之用,当说客也就罢了,好歹是为天子做的说客,是为天子奔走解忧,可问题是,这说客当得还非常狼狈,现在看李?脸色,可以想象,到了郭汜营后,必又得看郭汜脸色!杨彪诸人,都是地位高贵的士大夫,於今却得看两个粗野武夫的脸色,奇耻大辱矣,因此也就难怪他们都心情不好,路上无话可说。

  绕过长安城,到了城北,近临郭汜营。

  杨彪等遣从吏前去通报。

  等了好一会儿,从吏归禀,说道:“郭将军不肯见公等。”

  杨彪等人几疑听错,杨彪说道:“你说什么?”

  从吏义愤填膺,说道:“郭将军拒绝不见公等!”

  杨彪、赵温、张喜,国家的三公俱在此,此外,又有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大鸿胪荣?、将作大匠梁邵等从行亦在,这些都是九卿,而居然郭汜不见!而居然杨彪等这些三公九卿,三二十里地亲自来到,等候半晌,被吃了个闭门羹!

  和杨彪等齐来的诸人中,有一人年约六旬,须发花白,此人正是朱俊。

  朱俊讨黄巾有功,中平二年被任右车骑将军,后转任光禄大夫,因其母去世离职,归家服孝,服毕起家,任将作大匠,又转任少府、太仆等职;董卓乱时,他做的官是河南尹。董卓强迫天子迁都到长安以后,朱俊曾有过讨董的尝试,荀贞那会儿还与他有过联系,表示过支持,但是没有结果。初平三年,李?、郭汜掌权,朱俊时在中牟,李?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之计,遣人用天子诏书征召朱俊入朝。朱俊认为,“天子召臣,不能不从,且?、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他们几人又势力相敌,变乱必定发生。吾乘其间,大事可济”,因此就不顾帐下将校的劝阻,奉诏入京,出任太仆。初平三年,朱俊接替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也就是去年,秋季,朱俊因日食被免职,随之被任行骠骑将军事,――“行”者,代理也,持节镇抚关东,然未出行。今年二月,朱俊改任大司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