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钟元常进策有功(中)-第2/3页



  杨琦临危受命,沉声说道:“吾定竭尽所能!”

  钟繇没有把自己去见杨奉、董承的事情告诉杨琦,说道:“皇上另外差我有事要办,杨公,我就先告辞了。”

  说和此任,刘协不仅任给了杨琦,还任给了尚书王隆,杨琦送钟繇走后,没做停留,即出家门,与王隆见面,随后先去李傕营,再往郭汜营,做说和的尝试,且不必多提。

  只说钟繇离了杨琦家,命车出城,急往城东。——如前文所述,李傕、郭汜的兵营分别在长安城的南边和北边,城东则是杨奉、董承等诸将的兵营所在。

  钟繇颇是未雨绸缪,早在此前,他就不以杨奉为白波贼而轻视於他,平素朝会见面,对其相当礼敬。杨奉感其厚待,对他亦向来尊重。听到钟繇单车求见,杨奉立刻请他入营。

  帐中见到杨奉,钟繇开门见山,说道:“我闻车骑将军与郭将军两人因为小隙而成千钧之仇,两下治兵,各欲相攻,敢问明将军,此事可有?”

  骤然闻钟繇问起此事,杨奉迟疑了下,却是也没做隐瞒,便实言相告,说道:“确有此事。我前日得了车骑的军令,命我备战,计划明日就攻郭将军营。”

  钟繇目视杨奉,说道:“车骑与郭将军的内斗如起,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将军可曾想过?”

  杨奉非是愚人,听出了钟繇话里含有别样意思,便说道:“君必是有所以教我,请君直言。”

  钟繇说道:“车骑与郭将军,所以能权倾朝野者,非因德望,而是依仗他们帐下的凉州兵马。我虽愚钝,亦闻,恃力自雄者,难以长久。董公不可谓不强矣,倒行逆施,遂身首异处,况乎车骑、郭将军邪?又且,今车骑、郭将军一旦发生内斗,其两人的实力必然削弱,关东诸侯如镇东、袁本初,各拥雄兵,也或会趁机入取关中,则到那时,敢问将军,欲何以自处?”

  杨奉说道:“敢问侍郎何意?”

  钟繇说道:“皇上已遣侍中杨琦、尚书王隆等往去说和车骑与郭将军,若是说和不成,那么当内乱生时,既是为皇上的周全计,也是为将军的前途计,还望将军能够以皇上为重!只要能护住皇上周全,就是将军的大功一件,候事平息,皇上一定不吝封赏。”

  两次向李傕借兵,李傕都没有痛快的给之,杨奉因此对李傕确然是已经心生不满,且杨奉虽出於白波黄巾军,可他与张飞燕相似,从主动投靠朝廷这一点就可看出,是个有些政治眼光的,

  其实从李傕杀掉樊稠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看出,李傕势难长久地掌权朝中,如今李郭再生内斗,只会加速这个过程。

  故而听到钟繇此言,却是没有怎么思索,杨奉就痛快承诺,说道:“为主分忧,臣之本分!车骑欲攻郭将军,我人微言轻,没有能力阻止,但如果天子有诏,我必然遵从。”

  钟繇欢喜说道:“好,那我现在就回宫,向天子复命!”将走之际,叮嘱杨奉,说道,“今日我来见将军此事,还望将军且先保密,万不可为车骑知晓。”

  杨奉点了点头,说道:“不须侍郎嘱咐,我自晓得。”

  如果被李傕知道,杨奉的脑袋就将不保,这点轻重,杨奉是清楚的,也确实不用钟繇交代。

  钟繇出了杨奉营,没有立刻回宫,又去了董承营中。

  董承的女儿现在是刘协的贵妃,说服董承因而也就更加容易。

  前后用了多半天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

  钟繇急匆匆返回城中,觐见刘协,向刘协复命。

  宫中拜见刘协,钟繇见刘协面色不畅,问刘协,说道:“陛下,可是又出了什么事么?”

  刘协说道:“杨公已经见过郭将军了,郭将军不肯接受说和。杨公打算明日再去见车骑。可是从郭将军的态度来看,恐怕车骑将军也不会肯接受说和。”

  钟繇说道:“陛下,这不是正在意料之中么?却也无妨。杨奉、董承既已被臣说动,如果长安大乱,他两人会率兵保护陛下,保护宫中。”

  刘协心头的烦忧得到了些微的减轻,说道:“卿此番立下大功,朕来日必有奖赏。”

  出城到杨奉、董承营,再加上回城,来回路程前后几十里地,见到杨奉、董承两人时,钟繇又是分别各一通话,也没怎么喝水,口干舌燥,嗓子都有些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