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并州难立冀州易(中)-第2/4页



  ……

  勒马於上谷郡界的草场之上,四面是一望无尽的草原。

  蓝天白云,远处有雄鹰飞翔。

  本来是一派开阔的气势,阎柔的心情却相当的沮丧。

  回顾向南,那是苏仆延,鲜於辅等往冀州去的方向,他不觉长叹一声。

  左右问道:“公缘何叹气?”

  阎柔说道:“人皆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幽多苍凉雄浑之杰,而今却是满幽州十郡,汉胡百万之口,竟无一个英雄!苏仆延与鲜於辅今南下迎袁绍兵马北上,我幽将失矣。”

  天下大乱。诸侯纷战,阎柔自视为英雄,他又岂会不蠢蠢欲动?他本来是想抓住公孙瓒、刘虞火拼,刘虞为公孙瓒所杀,激起幽州地方民愤,鲜於辅,苏仆延等举他为主,共讨公孙瓒的这个机会,想在幽州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形势却不由人,最终仍是只能屈从於鲜於辅、苏仆延的意见,只能接受请袁绍相助。说到底,在身份上、在名望上,阎柔非是士大夫,就算再有武勇,就算再有信义,还是比不上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里出来的袁绍。

  ……

  公孙瓒那边如阎柔所料,他之所以犒劳三军,正是准备发兵北进,再来进攻阎柔等的联军,想一举把他们打败。

  可就在这个时候,得到消息,说是苏仆延、鲜於辅等率骑七千余,南下冀州去迎刘和了。

  公孙瓒立刻料到这定是阎柔等打算要与袁绍联手一起来打他,那么在此之时,进讨阎柔已非要紧,关键的问题已是首先要做好抵御袁绍进犯的准备了。

  并且再则,阎柔率部已经北撤,往上谷方向而去了,等他撤入草原后,也不利於公孙瓒部对他们的追击,所以公孙也就撤兵返还涿郡,不再追击撤走的阎柔部。

  回到涿郡,与留守在涿的其余两个义弟李移子、乐何当等说到自己为何退兵还涿,公孙瓒免不了痛骂鲜於辅等一番。

  他说道:“袁本初、袁公路兄弟,虽名族之裔,实於今海内之奸贼也!他两人先后扣留刘和,袁本初更对我幽窥伺已久,按理说,该是刘虞的仇人才对!鲜於辅诸小儿辈,打着刘虞报仇的旗号,然如今却要与袁绍联兵共来犯我!他是幽州人,却引冀州兵来寇,胳膊肘向外拐不说,他又对得起他的故主,他口口声声说要为之报仇。刘虞么?”

  李移子安慰他,说道:“若鲜於辅辈,通常如是,或唯坐而清谈,或道貌岸然而已,大兄你又不是不知,何必为此恼怒?鲜於辅既已南下冀州,那么麹义所部也许不久后就会前来犯境,以弟愚见,及早做好战备,才是当前首要之事,其余的,暂且无须多论。”

  公孙瓒哼了声,说道:“一个小小麹义,难不成还能攻破我的涿郡不成?”

  刘玮台摸着山羊须笑道:“‘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涿郡易京者,避世之所也,莫说一个麹义,十个麹义,自也是攻不破的!”

  乐何当说道:“大兄,单凭麹义,想要攻破我涿郡,当然是千难万难,可袁本初兵马强盛,一旦他与阎柔等联兵,南北犯我,怕也将会是一场苦战,愚弟有一计策,或可应对。”

  “是何策也?”

  “鲜於辅能找外援,咱们也可以找!”

  公孙瓒问道:“找谁?”

  “方今天下,唯荀镇东可抗袁绍。兖、青两州现皆已为荀镇东所占。大兄何不遣使,备厚礼,往见镇东,与之相盟?有镇东在青、兖牵制袁绍,麹义不足虑也!”

  公孙瓒嘿然,过了会儿,说道:“我早就遣使去见过荀贞之了,你又不是不知,他不肯与我订盟,我又有什么办法?”

  “镇东对大兄或许是有什么误会,……大兄,刘玄德,大兄之故交旧友也,他昔以兄事大兄,待大兄十分恭敬,愚弟闻之,他现下在镇东处,极得镇东信爱,两人情同兄弟,大兄要不给他去书一封,请他为大兄在中做个转圜,不知大兄以为可否?”

  公孙瓒琢磨了片刻,说道:“可以一试。”

  ——话到此处,不妨别叙一句。公孙瓒、刘备两人的认识,是因为他两人都曾经师从於郑玄,而公孙瓒相信谶纬,如那句“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其实和郑玄也是有关系的。郑玄作为当代的经学宗师,颇受本朝以来儒学谶纬化的影响,他为《尚书》做的训诂,便是把今文、古文和谶纬融为了一体,谶纬成为了沟通今文、古文的桥梁。亦即,公孙瓒的相信谶纬,除掉时代的影响外,其实从某方面而言之,亦是受郑玄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