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阎柔宣威潞河北(十二)-第2/5页



  却是为什么齐周和阎柔都夸赞鲜於辅的这个主意非常好?

  原因却也不复杂.

  一方面,自然就是因为刘和是刘虞的儿子,并此前是在朝中任官,也就是说,资历也好,威望也好,――当然这个威望更多指的是他父亲刘虞的威望,刘和都的确是足以出任幽州刺史此职的。

  另一方面,则是刘和本人在幽州其实是并无根基的,而且他先是被袁术扣留,然后又是被袁绍扣留,他无计可施,唯能任人摆布,又从这一点,大概的也可看出,他这个人亦没有什么能力,至少不够机灵。如此一来,把他举为幽州刺史之后,幽州的大权,实际上等於就是掌握在了鲜於辅、阎柔、齐周、鲜於银他们几个人的手里。

  比起迎袁绍来,这当然是更好的一个办法。

  阎柔得以一个早先鲜卑、乌桓的奴隶之身,而得到鲜卑、乌桓大人的信任,甚至为他杀掉代表汉庭的护乌桓校尉,现他又能够得到鲜於辅,鲜於银、齐周、尾敦等诸多汉人士子、州府大吏的拥戴,成为讨伐公孙瓒这支部队的主将,他自然本身便是个有能力的人,深层一点分析,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值此乱世,他自然而然地又也是一个颇有野心的人,――要不然他要不会同意鲜於辅,鲜於银,齐周、尾敦等人的举荐,来做攻打袁绍的头面人物,所以,就他本心而言之,他也是不愿意和袁绍混在一起,迎袁绍来幽州的。

  他这时说道:“子佐兄此言甚是,如把公孙瓒比作是恶狼,袁本初,虎也。若是答应了袁本初和我等联手共击公孙瓒的请求,好有一比,即是前脚拒狼,后门迎虎,对我幽州士民,实不利也。况则,子佐兄所云之等到乌桓各部兵马到齐以后,我等拥众数万,又何须本初前来相助。此言亦甚是也!公孙瓒,我自可讨灭之。”

  这末尾一句话,阎柔说的很有信心。

  顿了下,阎柔顾盼众人,接着说道:“公孙瓒酷烈之徒,弑主无道,无有民心;反观我义军,上为刘幽州报仇,下为安民,可以想见,候我军一至,沿途士民势必接踵相迎,肯定会有更多的忠义之士加入我军,消灭公孙瓒,难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么?”

  至於郭逊,阎柔也同意鲜於辅的建议,说道,“郭逊现在确实是不能把他放回去,以免打草惊蛇,且等我等讨灭了公孙瓒以后,再把他放回冀州不迟。”

  齐周却是有一个担忧,他说道:“你们刚才说迎公子和回来为主,这当然很好,可是万一袁本初不肯放公子和回来,毕竟公子和现在可是在袁本初的手中,如果这样可该如何是好。”

  阎柔说道:“待败公孙瓒后,袁本初若果如君所说,竟不放公子和还,我等便南下讨之就是!”

  南下讨之,这只是随口一说。

  真到了那个时候,而袁绍又真的不放刘和回来的话,南下讨之估计是万不可能的。

  但至少名义上奉刘和为主了,那么不管刘和到不到幽州,都已经是州有长吏了,已经不影响鲜於辅,鲜於银,齐周阎柔等人掌握权力,便足够了。

  也就是说至於刘和会不会真的回到幽州,阎柔等人并不关心。

  众人议定郭逊,也就是要不要和袁绍联兵,及打败公孙瓒后,该推举何人为主这两件大事,遂就等待塌顿、苏仆延等各部应召胡骑来到。

  ……

  却是说了,塌顿,苏仆延他们是什么人?

  塌顿是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的从子。

  丘力居於一两年前刚刚去世,丘力居虽然是辽西乌桓大人,但他的地盘包括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这几个郡的乌桓部落很多,皆听从丘力居的命令。

  话到此处,不妨略述一下乌桓的起源。

  乌桓的祖先本属於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前汉开国初年,匈奴的冒顿单於击破了东胡部落的联盟,联盟中的一支部落便迁到了乌桓山,希望可以躲避匈奴人的追杀,从此以后,这支部落以山名为族名,就出现了乌桓此部。

  所谓东胡部落,指的是东北地区的古老游牧民族的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如乌桓、鲜卑等等,都属於东胡,――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鲜卑、乌桓虽然族名不同,而两个部族的语言、习俗等却都相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