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豪强应曹为投机-第2/3页



  荀贞颇是高兴。

  他对荀攸说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荀攸以为然。

  荀贞、荀攸的心情都不错,万潜的心情却是一天比一天彷徨。

  一边是旧友,一边是新主。

  旧友那边,情义深重,然而江河日下;新主这头,没甚亲近之情,但是蒸蒸日上。

  该怎生选择?

  万潜拿捏不定。

  ……

  与万潜一样拿捏不定的,还有一个人,便是乘氏的豪强李操。

  李操与曹操同名,字叔节。

  李操上边有两个哥哥,长兄已故,曹操撤驻乘氏之日,因陈宫之荐,辟用了他的次兄李高为帐前吏;再后来,曹操西还东郡,他的次兄李高从军跟从。

  李操与弟弟李进,留在了乘氏,看顾宗族。

  就在昨日,李高给他来了封信。

  信中先是述说了一下李高在东郡的情况,大意为:他在东郡过得很好,叫李操、李进不要担心。曹操对他极是恩厚,不仅赐给他了一区宅院,而且提拔他做了别部司马。现今他掌兵三百,在曹操帐下得到了重用。

  接着,李高话锋一转,给李操介绍曹操撤到东郡以后的一些军政举措,写道:曹操与东郡士人饮酒高会,得到了东郡士人一致的支持,而兖州的士人也拥戴曹操,这也就是说,曹操虽然暂败,但是在兖州的根基仍牢,徐州兵而下虽然侵占了济阴、山阳,可肯定在兖州待不长。曹操已遣满宠去冀州,向袁绍讨援兵了。等到袁绍的援兵到来,曹操就准备对济阴发起反攻。

  说完了这些,在信的最后,李高道出了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咱们李家尽管在乘氏豪雄,可是放眼海内,又有谁知道咱们兄弟呢?现今群雄并起,你我兄弟皆有勇力,焉知你我兄弟不能达贵?这是丈夫立功,以取富贵的良机!咱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希望你与李进在乘氏暗做准备,只待曹操率部杀回,你两人就在乘氏举旗响应,咱们里应外合,收复济阴轻而易举!候功成,你我兄弟再聚,各配印绶,俱皆官身,既已光大门楣,然后不醉不休,岂不快哉!

  看完了李高的这封信,李进昨天晚上翻来覆去,到天亮还没睡着。

  他寻思了一夜,没个结果。

  於是今天就把他的弟弟李进找了来。

  李进相貌寻常,七尺上下,安静地把李高的信从头到尾,细细地读了一遍。

  李操唤他的字,问道:“进先,阿兄信中的提议,你怎么看?”

  李进慢慢地把信折好,还给李操,回到席上坐下,想了会儿,说道:“也许能行。”

  “行就行,不行就行,什么叫也许能行?”

  李进说道:“荀镇东的根基在徐州,他不会在兖州停留太长时间的,前些时不是听闻,他已表了荀公达为兖州刺史么?前几天,他又遣吏来我济阴郡,邀请我郡的士人去昌邑参宴。我要是估量得不差,等这个宴会过了,用不了多久,荀镇东应该就会返徐州而去了。

  “他一回去,跟着他侵我兖州的徐州军,也必定会回去一部分。这种情况下,曹公若真能讨来袁本初的援兵,反攻济阴,胜算还是不小的。

  “但是,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关键还是得看曹公何时反攻。”

  李操知道他的这个幼弟聪明,问道:“此话怎讲?”

  李进答道:“荀公达,族乃颍川荀氏,族声清高,而他本人又极有才干,一两年内,他十之八九,就能为荀镇东收得我兖民心。曹公若是能及时地讨到袁本初的援兵,在一年内,展开对济阴的攻势,则此事可成;如果袁本初不给他援兵,或者给他援兵过晚,则此事将会不成。

  “是以,我说也许能行。”

  李操说道:“袁本初与曹公交好,其从兄袁伯业是我州的山阳太守,他不会不给曹公援兵吧?”

  “界桥一战,袁本初虽然获胜,公孙伯圭兵马犹众。界桥战后,袁本初将崔巨业,进袭故安,攻之不克,退军南还途中,在巨马水为公孙伯圭大败,亡近万人。公孙伯圭乘胜追击,却又於龙凑为袁本初所破。冀、幽两军,眼下是势均力敌。袁本初先已遣蒋奇等来助曹公了,现在他就算有心再助曹公,只怕他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是支援,也拿不出太多的兵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