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第2/7页





    皇上有意提高所有人的薪资水平,才把国库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拍卖——如果不这么做,就没办法还富于民。

    他见过现代的股灾和金融危机,也清楚产能过剩、产能过低都有怎样的结果。

    现在京郊的集市规模化发展,商业经济和农耕经济都在全面复苏,因此更要发动工程建设,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前提是每个劳动者都可以得到对应的报酬。

    当年隋炀帝因为京杭大运河的事搞得天怒人怨,那主要是因为每个为他服务的百姓都是以‘劳役’的名义在无偿劳动,甚至是官府抓人,让这些流民们如奴隶般服务国家。

    可那个时候的国家,就真的这么缺钱吗?

    不缺——能酒池肉林、能供养那么多的女人让皇帝取乐。

    那必然是不缺的,只是人家抠而已。

    越是这种抠门抠到极点,恨不得压榨所有民脂民膏的人,越死的渣渣都不剩。

    皇上一提,赵璜哪怕再忙,那都得穿好官袍从窑炉旁抽身,一边惦记着该怎么汇报着大大小小的玻璃制备进度,一边琢磨皇上又想着什么新鲜事了。

    没想到陆大人见他还带了个本子,淡淡道:“等会要出城,去京西。”

    赵璜怔了下,还是放下了本子。

    他们三人扮作富贵人家的少爷,各自骑了一匹骏马,走的不紧不慢。

    如今京城的陶管已铺设完好,百姓们的日常排污都可以通畅的汇入江流之中,不会再有任何街边泼粪的事情。

    当然这跟有官老爷时不时上街巡查有关系。

    虞璁见着这古朴的民宅,又下马去摸一摸那木头的质地,忽然开口道:“赵大人,这三个学院的图纸,开始画了没有?”

    “臣那天传了消息,估计已经开始拟稿了。”赵璜忙不迭道。

    “不,不能急。”虞璁皱眉道:“哪怕三年后学院没有建好,大可以让士子们去国子监里学习,房子不够就再想办法——但是这些学院,不能用木头来做,而是要用石头。”

    “石头?”赵璜愣道:“全部都用石头造房子?”

    “正是如此。”

    皇上刚才在思索的,就是这中欧两地的建筑之别。

    欧洲那几个国家,因为地势和国土面积等等原因,更多使用的是石料来建造房子。

    可中国这边由于草木茂盛,木料成了既廉价美观,又选择性颇多的选择。

    “陛下,”赵璜思忖道:“难道这学院,和书院,不做同一种风格了么?”

    “你想想。”虞璁摸着潮湿的柱子,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慢慢道:“一把火,能烧掉多少这样的房子?”

    石制建筑不仅结构稳定,也可以建筑多层,容纳更多的人进来读书。

    现在由于教育没有普及,也暂时没有可能去给社会福利,推行个五年制义务教育之类的东西。

    但是,这房子建了,那就是为了能够百年以后还能够可以用。

    ——剑桥、哈佛、斯坦福,他们学校不论历史,单看学院里各建筑的建设,都是为了长久考虑的。

    虞璁身为帝王,此刻想到的也是,自己建的不是某个地方的小学中学,而是中国的第一所、第二所大学。

    未来,在全国各地,类似的建筑亦然会缓缓建成。

    正因如此,这第一个开头,才会格外谨慎。

    “皇上,如果是这样设计的话,您希望房子要建几层?”

    虞璁想了想,郑重道:“既然是学院,就要至少三层以上,有专供实验的单独一楼,有供他们查阅资料和印本的藏书楼,还要有供人沉思散心的花园池塘、宿舍定然要一人一间,尽量不混住。”

    赵璜虽然心里有些疑惑,此刻也点头应了,试探道:“陛下,微臣跟国库那边商量过了,大概在五天后于知声堂里进行第一次拍卖,您到时候要来观看么?”

    虞璁笑道:“给我留个靠前但是别太中间的位置,若是有哪个富贵人家的人来问,我便说是赵大人你的堂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