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第2/2页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天予昭晖加科举考试,随便学一学,看看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

不过小家伙记性好,张先生讲一遍,他自己看一遍,很快就能记下来。

上午读书,下午他就去找陆绎练武,有时候陆绎不在宫中,他也会找刘守有,如果两个人都不在,他就自己练,比读书刻苦多了。

长大一岁,朱翊钧也没有以往那么贪玩,他更喜欢看书了,什么书都看。

这天正好是朱翊钧每月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他来到正殿,就坐在嘉靖旁边,捧了本书读。

不一会儿,太监端了水果点心上来,平时一听见好吃的就迫不及待的小家伙,今日去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嘉靖放了奏章,好奇他在看什么,凑过去一瞧,他手里那本书叫《纪效新书》,作者戚继光。

这个名字,近些年来嘉靖时常在奏章中看到,胡宗宪、谭纶都提到过他,当年只是个小小的参将,如今由他亲自提拔为福建总兵。

这小家伙,还真的拿了本兵书煞有介事的看起来。

嘉靖问他:“能看懂吗?”

朱翊钧说:“看不懂。”

他看不懂可太正常了。这本书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是戚继光调任浙江的第六年,其中总结了他募兵、练兵、阵法、武器乃至武艺等各方面的经验,与东南沿海地形紧密结合。

别说朱翊钧这个五六岁的小娃娃,就算从门口拉一名锦衣卫进来,也未必看得明白。

嘉靖伸手:“拿给朕瞧瞧。”

朱翊钧把书递给他,嘉靖看了戚继光的自序,又往后翻了几页:“倒是个难得的将才。”

他又拿着书在朱翊钧脑袋上敲了一下:“看不懂就对了,你要学兵法,光看怎么行,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天予昭晖或许这就是皇爷爷生气的原因。

嘉靖本就颇多忌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与日俱增。再加上这封奏疏后面,接连出现了两个“夷”字,这更是让嘉靖龙颜大怒。

朱翊钧看过许多嘉靖写的批注和手谕,尤其写到“夷狄”二字的时候,字就会小一圈,这与鞑靼多次进犯京师有关。

其实,这两年,高拱的青词颇受嘉靖喜欢,而这位裕王讲官今日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在一封这么重要的奏疏当中,连续犯了两次嘉靖的大忌。

很快,徐阶就到了。

嘉靖冷声道:“看看吧。”

陈洪从朱翊钧手中接过奏疏,又递给徐阶,后者太了解嘉靖,粗略扫一遍内容,就明白怎么回事。

嘉靖正在气头上,要从重处罚:“这个高拱,他当了几年裕王讲官,眼里就没有朕这个皇帝了?”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跪了一篇。

嘉靖一挥衣袖:“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呆着去。”

“……”

徐阶赶紧向嘉靖求情,为高拱说好话。说高大人以往谨言慎行,兢兢业业,也从未犯过错,这一次只是一时疏忽。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本就人手不足,好几个位置的空缺还没补上,像高拱这样有才学又肯干活儿的人,不应该因为一点过失,就否定他以往的功劳。

眼看春闱临近,此时更换主考官,不合适。况且罢免了高拱,上哪儿现抓一个主考官,大家都挺忙的。同考官的陈瑾前两日父亲病故,回乡丁忧去了。再赶走高拱,今年会试还怎么搞。

更何况,他是裕王最信任和倚重的老师,近些年来,因为立储之事,朝中留言颇多。皇上再罢免他的老师,只怕言官们更要大做文章。

一番话有理有据,还带了那么一丢丢威胁的意味——一两个字而已,人家又没犯什么大错,会试题目历来都从四书五经中取题,你老实呆着吧,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