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各安天命(求订阅!)



    ();        梁中、王太守等人往城下一看,腿差点没吓软了!

    城下竟密密麻麻的排着上万人马!

    按说,一万兵力其实也不算多,梁中和王太守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断然不会如此不济。

    可关键是,这一万兵力竟然全都是马军精锐马军,不论是军士的纪律,还是人马装备,亦或是马匹的雄健程度,无一不证明他们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

    而且,向来没有靠马军攻城的,因此,这支马军后面必然还跟着步军人数绝不会少的步军!

    如此一来,这次攻打大名府的最少有两三万兵马!

    梁中和王太守同时想到:“大名府危矣!”

    李成观察了一会,断言道:“此绝不是二龙山的贼寇!”

    闻达也道:“不错,二龙山绝不可能有这等精锐,下面这一万马军,怕是连西军都比不上。”

    梁中看向李成和闻达,问道:“你二人确定?”

    李成道:“他们胯下之马,多为北地马,此等好马,朝廷都没有这么多,那二龙山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闻达道:“据小将所知,除了辽国和金国能有这么多北地马,怕就只有一个地方能有这么多北地马。”

    梁中其实已经猜到了李成和闻达想说什么,但他还是问道:“何地?”

    李成和闻达异口同声道:“高丽!”

    王太守忍不住道:“你们的意思是,下面的兵马,乃是大都督的?”

    此话一出口,王太守就后悔了!

    李衍的身份太特殊了。

    他是赵佶最耀眼的政绩。

    他是汉人的骄傲。

    谁敢说李衍是反贼,谁又敢将李衍逼反?

    不要命了?

    梁中、李成、闻达全都没有说话。

    王太守见此,赶紧把嘴闭上!

    很快,城下的一万马军就一分为四,其中一支留在原地没动,另外三支全都围绕着大名府呼啸而去,不用看,梁中等人也能猜到,那三支马军必是封锁另外三座城门去了。

    没过多久,就证实了梁中等人的猜测大名府被锁死了。

    梁中恼羞成怒!

    哪有这么干的?

    到底懂不懂攻城?

    不知道围三缺一,留个缺口供敌突围?

    看过孙子兵法没有?

    孙子云,围师必阙!

    这“阙”,便是“缺口”之意,强调包围敌人时虚留缺口。

    你这连个缺口都不给我们留,让我们怎么跑?

    就在这时,一个长大的汉子纵马出列,朗声道:“吾乃二龙山托塔天王晁盖,今大宋滥官当道,污吏专权,殴死良民,涂炭百姓,卢俊义乃忠义豪杰之士,前番我请他上山一同替天行道,他不愿,礼送下山,如何妄徇奸贿,杀害善良?他家奷仆李固,趁机占主人家私,谋主人老婆,十恶不赦。现令汝等献出银妇奸夫,将相关贪官污吏擒下交由吾等处置,再八抬大轿礼送卢俊义出城,吾无侵扰;倘若敢有一条不依从,大兵到处,玉石俱焚,剿除奸诈,殄灭愚顽,天地咸扶,鬼神共佑,谈笑入城,并无轻恕,所有豪门贵胄皆上公审台接受公审。另,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好义良民,清慎官吏,切勿惊惶,各安职业,我二龙山不扰良民。”

    “晁盖?”

    “这是二龙山的人马?”

    梁中等人面面相觑!

    梁中小声道:“怎么办?”

    王太守乃是个善懦之人,听了晁盖之言,抢先道:“二龙山这一伙兵强马壮,咱们这一郡之力,如何能抵挡,万一将他等惹怒,朝廷救兵不迭,那时悔之晚矣!若依下官愚意,咱们不如先行个权宜之计打发他们离开,然后一面写表,申奏朝廷;二即奉呈上蔡太师恩相知道;三者可教周围府县兵马拱卫北京,如此,才可保北京无事,军民不伤。”

    梁中似笑非笑道:“知府打算施何权宜之计?”

    王太守硬着头皮道:“那李固乃是小人,贾氏更是银妇,他二人死不足惜,卢俊义已被他二龙山的人保护起来,我等莫不如送个顺水人情放他离去,至于他要的官吏”

    王太守抬眼看了梁中那笑得更灿烂的脸一眼,道:“可捉几个污吏送去充数,顺便也可还我大名府一片朗朗乾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