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证据-第2/4页



        说实话,对于王雪庵所言,李二陛下不信的。

        房俊人品如何,李二陛下自认已经看得透彻。

        此子桀骜,不尊礼法,时常有荒诞冲动之举。但率性至诚,赤子之心,可以说的上一句坦荡君子,绝非心思龌蹉的小人。

        抄袭?

        绝对不能够!

        若说房俊偷钱,李二陛下或许可以一听,但是说他抄袭,李二陛下是绝对不信的。

        没有动机啊!

        那小王八蛋贪财,更是个官迷,可唯独对于自己的名声从不在意,说他是棒槌,说他是楞怂,说他率学无诞,说他不学无术,从来都是笑呵呵的默认,爱咋说咋说!

        这样一个人,会去抄袭别人的诗词来扬名?

        更何况,房俊前前后后所作的诗词名作,李二陛下可是都让李君羡仔仔细细的调查过,莫说是抄袭,即便是否请人代笔,李二陛下都一清二楚。

        现在蹦出来一个王雪庵,口口声声说房俊抄袭,李二陛下如何能信?

        可是另一方面,李二陛下不得不心中狐疑,因为王雪庵的身份……

        虽然不是孔颖达这等天下名士,但也不遑多让。文人最是爱惜羽毛,抄袭这等关系重大之事,若非真正发生,谁敢张嘴胡说?

        而且,李二陛下还有一事不解……

        “先生说房俊抄袭您的短赋,可是为何在此之前,这篇短赋未曾流传出来?”李二陛下疑问道。

        《爱莲说》一篇,李二陛下曾反复拜读,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寓意与风骨,也曾使他震撼。如此一篇足以流传千古的名篇,一旦问世,必然竞相传颂,便如同房俊做出此篇之后的情形,短短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可王雪庵说此篇是他所作,为何在他作出之后,却不曾传播开来?

        王雪庵一脸苦闷:“因为草民是在一次酒醉之后,偶然作出此篇,之后便束之高阁,从未示于人前。”

        李承乾皱眉插话道:“先生远在江南,房俊身处关中,您二人更从未接触,若是抄袭,房俊从何处得来这篇短赋?”

        太子殿下也不是傻子,只是性情优柔寡断一些,但是智商绝对够用,一言触及此事的关键所在。

        天南海北的两个人,房俊是有千里眼还是顺风耳,能得知你的短赋内容?

        王雪庵苦笑着一摊手:“这亦是草民不解之处……”

        闻言,李二陛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看着王雪庵的目光便有些愠怒。

        李承乾哼了一声,不悦道:“说来说去,先生都是在自说自话,既无真凭实据,亦无逻辑推理,如此污蔑朝廷官员,阁下就不怕大唐律例么?”

        大唐律例,诬告者同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