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盐事千秋-第2/2页





    似乎都可以。

    反正本来也没有什么限定,怎么愿意怎么来。

    但方天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不考虑长久,甚至不考虑第二天的事,就以当天来计,想到什么做什么吧。——这个“想”,本身不就是意识么?

    然后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而方天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盐。

    于是刹那间,风起云涌,关于盐的前世今生,尽数纷纷然地从方天的意识之冒了出来。

    前世,还是从炎黄二帝开始,对于盐的纷争便开始了。事实上,那个时候,惟一可争的东西大概也就是盐了。然后历史的车轮来到春秋战国,齐国的管仲实施“官山海”政策,对盐铁实行官营,有史以来第一次地,把山林海泽这种东西,划定为国有资源。

    然后大量的利益,便从这里诞生了。

    这种行为,在后世发展到巅峰,那就是不止山林海泽,所有的土地,都是国有资源,都可以用来拍卖,都可以用来创造利益。

    华夏数千年,一切势力的兴衰起伏,都可以归因于土地。

    土地不变,而人口有增有减。

    地多人少则安。

    地少人多则乱,乱则杀,杀则减,减则安。

    是故欲天下长治久安,则只需三百年一次屠刀高举,杀杀杀,杀得生民十不存一,则接下来,自然而然便迎来盛世,万民高歌诵太平,此正可谓是“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这是减法。

    开源节流,节流是也。

    当开源不足的时候,节流注定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节流程序的启动方式,要么是“人发杀机”,野心家主动作乱,要么是“地发杀机”,火山地震洪涝干旱,要么是“天发杀机”,大面积的酷热寒冷与水陆转移。

    这也是“阴阳”。

    天地的承载与人道的兴盛。

    当承载不变的时候,兴盛总会打折,而这个打折总是不那么温和,反之,是冰冷的,是酷烈的。

    而若想避免这种打折,惟一的办法,就是开源,即增加天地的承载力。

    纵观前世,总是在不断上演的节流,持续地开源着,从渔猎到农耕,从五谷的出现到优良物种的选用,这之,所有的开源者都是英雄,是人道发展的正能量。

    开源者,节流者,一主生,一主杀,一在暗,一在明,他们共同主宰着人世的兴衰。

    而一切的最初,从盐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