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第458章 人不如熊-第2/3页





    其次因为主食是竹子这种坚韧难嚼难消化、消化了也没有多少营养的低热量食品,导致熊猫的日常行为被三件事给差不多占满了:醒来就吃吃吃、吃撑了就拉拉拉、吃累了就睡睡睡。

    这样一来,蜜蜂出品的仿生熊猫机器人会得到游客的青睐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它们更白净不拉屎、活泼爱动不怕人,抱熊合影嘎嘎滴。

    大熊猫虽然是食草动物,但它的身体却是大型食肉动物的底子,虽然进化出了咬力强大的嘴巴和坚韧不怕竹刺的食道,但是却没有如牛羊一样超长的肠道和复数的胃部。

    牛羊这些反刍动物都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重瓣胃)和皱胃,其中最后一个皱胃才有消化腺因此又称真胃,牛羊的胃瘤容积巨大,成年母牛瘤胃可以装下136千克草料,成年绵羊的也能装下20千克草料。这也是其作为大型食草动物的定位决定的,它们一找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就大吃特吃,等到吃饱之后就赶紧离开躲起来,然后再慢慢地“回味”咀嚼(反刍),把被胃液泡软的草料重新嚼烂,让胃液当中的共生细菌更好地和植物碎屑相混合,帮助它们把难于消化的纤维素分解成易于吸收的脂肪酸,进而被牛羊的肠道吸收。

    虽然大熊猫也有能够帮助它们分解消化竹纤维的共生细菌,并且有研究证实熊猫粪便细菌消化纤维素的能力非常强大,这种“化草为糖”的能力有望成为未来环保生物燃料的重要来源,但是对于大熊猫而言,它那属于食肉动物的肠胃显然拖累了共生细菌的消化大业,反应时间不够根本来不及分解所有的纤维素,研究表明熊猫粪便当中80%的成份依旧是未消化的竹子成份,既可以用来造纸制作工艺品,也能够用于施肥种茶,而且是高贵无比的熊猫茶。

    不过,关于熊猫粪便,某人还有自己的看法。

    “其实熊猫作为草食动物,就应该像其他草食动物学习,看看人家牛羊和草泥马,专门进化出了生物发酵罐的瘤胃来装草料,有空了还要反刍回味嚼一嚼拌一拌,等到共生细菌分解消化地差不多了才让草料往下走,用肠道顺利吸收氮磷钾,哦不,是糖类和脂肪酸……”

    “所以你想说什么?”

    指着地上一团一团的绿色便便,马竞小声说道:“我意思是,既然熊猫肠道太短导致食物来不及消化完全就被排出体外,变成了便便,那为什么不跟兔子学习一下?”

    “马贱贱!”汤佳怡咬牙切齿地低吼了一句,然后趁周围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把马竞拉跑了。虽然两个人都戴着墨镜遮挡面容,但现在是四月诶,还是山里的四月初诶,这么凉快的时节戴着墨镜出来反而更加吸引人注意力。

    等跑到了避开人群的岔道上,汤佳怡这才说道:“等你下辈子变成了熊猫,你就学兔子吃、吃那什么去吧!”

    说完她也被气笑了,脸颊一抖一抖的。

    同样作为食草动物,兔子们同样也没有反刍动物的瘤胃,同样依靠肠道共生菌群来帮助消化纤维素,然后它们就发展出了吃自己粪便的习性。兔子粪便是深色颗粒状,有硬便和软便两种,兔子会主动把软便吃回去,因为里面包含肠道共生菌和未消化完成的营养成分,不能随便浪费。

    所以马某人的“建议”,就是熊猫应该养成吃自己粪便的习惯,能够有效提高竹子营养的利用率。

    当然,这只是某人无聊的调侃,食性这种东西是写入基因并且和身体结构、生活环境,已经共生生物等等综合决定的,哪能想一出就是一出?

    像是大熊猫的祖先是吃肉的熊类,在几百万年前的冰河期开始转而食用抗寒常绿的竹子,从而在冰河期的冰天雪地里面活了下来,不过等到冰川消退动植物重归,它们却已经变成了素食主义者,而且非竹不食,既没有变成类似老鼠那样的以植物果实和根茎等营养部位为食的“假冒”食草动物,也没有恢复以以肉为主的食性,虽然它们也吃苹果和竹鼠,但都是零食偶尔吃吃换换口味罢了,最爱的还是木竹箭竹雷竹等有限几种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