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契约-第2/2页





    “官做?匠术?”柳程程皱眉,旋即问道:“啥是个官做?”

    对问,孙和回答道:“古代,匠人分两种,一种是民间的匠人,另外一种是更高级的匠人,由政府培养的叫官做匠人……”

    原来,在古代有一种出类拔萃的能工巧匠家族,会世代为政府部门服务。

    那些匠人因为有统治阶级的庇佑,所以位置和经济地位比一般的民间匠人要高。

    久而久之,这些由官方资助,培养的匠人世家便被尊称为“官匠”。

    他们制作出来的东西,建筑的技术被称作“官做”。

    在明清时代,官匠有匠籍,不用徭役,不用纳税,统归户部,子孙可以接替父辈在国家的官衔和荣耀。

    最重要的,他们还可以接触到许多只有皇宫大内才有的书籍和资料。

    学会一身只有他们内部才能教授的特殊技巧和能力。

    当然,现代社会,皇权倒阀,已然没有了官做的匠人了。

    但是那些传承着高超手艺的官匠家族,却还是流传了下来。..

    说至此,孙和看着赵晨星写出的工整字迹,又一声感叹道:“赵兄弟会做治疗脊椎的木甲,又会写这样漂亮的字迹,本事异于常工。”

    “……所以我猜,你祖上一定是宫里的官做,或者在机缘巧合之间,得到过官匠人的指点秘籍之类……”

    赵晨星听着孙和的话,不由的住了笔。

    而后,他抬起头,有些惊讶的看着孙和。

    孙和的猜测基本是对的。

    赵晨星对于自己家族技艺的传承历史,其实所知甚少。

    他甚至对于自己爷爷年轻时的经历都知道的不多。

    但是赵晨星知道,自己家的鲁班经是从宫里出来的。

    是明熹宗宫藏本并注解。

    带着诧异和好奇,赵晨星向孙和问道:“孙师傅,您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对问,孙和的脸上微微变了颜色。

    而后,他回答道:“而且……我还知道一个姓蒯的家族,他们家以前就是官匠人出身,他们祖宗还修过故宫的……”

    “蒯家……”赵晨星重复着这两个字,并想起了前些天,那个在木工店开业庆典上,送来“金钞票”贺礼的“木艺协会”。

    他清楚的记得,那个协会的会长就是姓蒯,叫蒯天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