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门楼子”咱又来了,博物馆也转转,王府大街溜溜。

    总得来说,人不算多,李明德说晚上前门楼子热闹,不过他们一般去后海酒吧街或三里屯,要带吴有树去感受一番。

    吴有树转了转感受了一下这时期的京城,就让李明德带去邮电局,每人买了台手机,包括李晓燕的,交代李明德送去。

    接着李明德带吴有树去吃京城烤鸭,说是一般人也不舍得来吃,二十的价格在只有几百块工资的年代来说,不在考虑范围。

    当然不包括现在的吴有树和李明德,估计是有几十年没吃过,吴有树感觉特别香,一行人消灭2盘鸭,难得吃一次,李斌和程胜也没客气。

    饭饱后李明德把成刚几人约上,后海酒吧搞起。

    九十年代初后海已是京城夜生活的必去之地,现在发展的更有格调。

    李明德带吴有树去的是一家四合院咖啡吧。说是在这地儿比较有特色,刚吃完饭来这坐坐,听听音乐品尝咖啡,看看窗外美丽的景色。

    李明德听着音乐,看着周边的景色,确实放松不少。

    “看你平常也不来这儿吧?”吴有树感觉这里的氛围与李明德的性子不符。

    “这边酒吧也来,三里屯去得多些。”

    “后海和三里屯有啥不一样?”吴有树也不了解,正好坐这没事聊聊。

    “其实会玩都差不多,三里屯怎么说呢,更杂乱一些,风花雪月的没格调,有点……有点生冷不忌。”李明德其实是有些注意和吴有树说话措词,平常说话那就是海了去了的味道。

    前世吴有树去过三里屯,朋友招待喝到稀里糊涂,但好像也没李明德说的那么个味。

    估计是以后整改了,就算当地人不是一个圈子许多事都是不清楚。

    “据说酒吧很多驻唱的很有实力。”吴有树略有兴趣的问。

    “那就多得去了,比较好有名的红袖,李双将会去那唱,还有什么大仙。不过,这两年去三里屯是种时髦,站大街上烧烤喝酒闲逛,反正几块钱能去玩,几百上千你也能花完。”李明德也不知道哪些人唱得好不好,他这年龄也刚出来混,手上钱不多,也就是听来的大概。

    在缺乏娱乐的时代,稍有刺激就容易迷失,而酒吧和夜场不仅是用来宣泄,里面充满各种诱惑。

    这时华夏的商业正全国蜂拥崛起,消费已经不是个体,但还不能说高大上。

    吴有树印象中的三里屯应该是奥运会之后,所以听了李明德的说法有些模糊。

    听着李明德说着胡同里的故事,时间过得也挺快,就是在这氛围里有些突兀。

    于是,吴有树提出去三里屯转转,看看他们平常怎么玩。

    实地和印象中的三里屯完全无关,零星开着不少店铺,连固定座位都没,白房子外面塑料桌椅,外面小摊不少。

    雏形倒是有,你说酒吧街,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估计得几年,现在说是热闹还尚早。

    不过里面氛围很好,拿着酒很容易找个人聊聊。

    更多的是一些年青人约好在一起聊天聚会,酒还真不便宜,李明德说的几块钱估计是喝汽水。

    挺多穿着时髦的女孩在里面晃着,这应该是李明德来的原因吧?

    其实拿些钱在这买几个铺面,自己开或是出租也能让李明德赚不少钱。

    “不过,听说这里来玩可以,在这做事还是有些不体面。”这是李明德的原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