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第2/3页



    她迅速翻嘉宾花名册,看到花名册第一页赫然写着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再看看手中的工作牌,呐呐道“好您进去。”

    “谢谢。”李铮快步走进会场。

    其身后,两个中年男子的脸上的笑容更盛。

    “老王啊,你的面子是越来越大了。”

    “哪里哪里,都是碰巧。就是这小后生太不礼貌,一声谢谢也不知道说。”

    “就是。”

    接下来就是眼前的一幕。李铮由赵德培秘书引着向主席台上走去。

    李铮的上台引起台下一阵议论声,这回华清奖的设立,引起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除了特邀的科研界的一众学者外,还有各行各业的人士来到了人民大会堂会场。

    李铮上国内新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八十年代媒体的覆盖率毕竟不如二三十年后,而且科研是小众,生命科学更是科研界里的小众。这里的许多人看到这么一个看起来还没有他们孩子大的年轻人堂而皇之走上主席台,和副总理坐在一排的时候,都不由面面相觑。

    “这人是谁啊主持人”

    “看起来还没我儿子大呢。”

    “这么年轻就能主持这种仪式,前途无量啊。”后排的几个男人小声地议论着,他们大腹便便,手里夹着一个约莫砖头大的黑色皮包,这是八十年代生意人的典型形象。

    坐在后一排的那两个中年男人的脸色就很精彩了,这不是他们刚刚在门口碰到的年轻人吗华清奖成立仪式主持人

    主席台上,一众人全部落座完毕。

    从中间往两边分别是,副总理、中科院负责人、教育部门负责人、赵德培、吴照蒙、宣传部门领导及李铮。

    李铮坐在最左边,一张年轻的面庞在一众五六十岁苍老中显得格外显眼。

    “今天对我们来说非常特别啊。华国科研界,第一个以民间捐赠为主要形式的奖项将在我们面前诞生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们群众认可科研,重视科研而且,我了解到,这次民间捐赠的主体是华清大学的第九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李铮先生拿出一千万美金专利金作为科研基金,同时基金投资收益作为奖项奖励金。”

    “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科研反哺科研。把从外国人手里赚来的专利金,作为激励本国科研发展的奖励金。李铮先生的心胸令我佩服,更让我欣喜,有这样的年轻人在,我华国何愁不能复兴”

    总理的讲话赢得满堂彩。

    总理致开场词后,中科院、教育部门负责人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说明了华清奖成立的意义。接着,赵德培接过了话筒,身为华清的校长,他是今天当仁不让的主角。

    “总理说得非常好,科研反哺科研这就是华清奖成立的意义华清奖设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文学四类奖项,每年一评,每位奖项获得者除证书荣誉外,还将获得由华清大学第九生物研究实验室的两百万人民币奖励金。而且科研类奖项获得者可以优先申请基金会的科研赞助金。”赵德培侃侃而谈,李铮从来没有见过这位校长眼睛这么亮过。

    台下前几排都是华国的科研人员。

    八十年代华国的科研环境十分恶劣,除了几项国家大力支持的军工类研究外,其余科研项目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紧巴巴的。

    一分钱掰成两分花是普遍现象。

    两百万奖励金这个年代很多老牌科研大佬一整年的科研经费都没有那么多

    两百万,整整两百万饶是副总理在台上坐着,这些老学者们也不由发出了低低的议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