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唉……-第2/3页





    农村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一般孩子不上学,都是家长要求的。本来,老师也以为是袁长文的奶奶,让袁长文回来做农活,才阻止他上学的。

    可现在看来,貌似袁长文自己不想上学?

    袁长文撅着嘴,没说话。

    老师只好开口劝道:“袁长文啊,老师从小就带着你,我很清楚你的性格。你跟别的小孩不一样,他们只是模模糊糊,懵懵懂懂来上学,老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你不一样,你充满了好奇心,你会问‘我俩看到的蓝色,是同一种蓝色吗?’,‘地球围绕太阳转,不会被吸进去吗?’我以前一直强调,要走出大山,你不是想去老师的家乡魔都么?你不高考,怎么去魔都!你怎么就不去上学了呢?”

    袁长文咬咬嘴唇,听着老师的劝解。

    老师恨铁不成钢:“你不去上学,就没法考大学,你以后能做什么?难道永远种地吗?你说你想去看看海滩,去看看沙漠,想去看看摩天大楼到底有多高。这些,就都没有了啊。你如果不去上学,这些就离你而去了啊!

    你要是去上学,坚持最后一年,凭你的成绩,肯定能考上大学,到时候你就离开镇里,不止是永兴镇,你甚至要去市里才有大学。那个时候,你能看到什么东西,找到一份工作,你的眼界就会很开阔,而不是仅仅这一亩三分地。”

    老师说得口干舌燥,也不管茶水苦不苦,几口便喝完了。

    奶奶看着老师喝光了茶水,笑着说:“也对,也对。”

    老师有些焦急:“老人家,你也劝劝你孙子啊,这可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啊!”

    奶奶呵呵一笑,转过头,对袁长文说:“文狗子,你都十七岁了,是个大人咯,你爷爷在你这么大时候,都有你大伯咯!奶奶不插手你的事,因为你是大人,要自己拿决定。奶奶去看看,馨崽子的菜切好没?你去给老师添点水。”

    说完,奶奶便起身,走向灶台。

    老师眼角抽蓄,老人家,你这是哪门子的劝啊!

    老师一把拉住要起身的袁长文,说:“袁长文,不着急添水。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去上学?这些道理,我在很早以前就给你讲过,而且不止一次,每次你都保证要好好读书,确实,你的成绩一直没下去过。但这次,怎么就突然不上学了呢?”

    袁长文没说话,只是想起大半个月前,老爸该打钱的那天。

    “长文啊,长馨在吗?哦,不在啊,嗯,不在最好,爸有话给你说……嗯……你这马上明年就要考大学,你妹妹也跟着要读高中……嗯……爸知道你俩成绩都不错……嗯……

    家里钱不多,你俩只能一个在读书……嗯……你妈受伤了,不严重不严重,只是暂时不能上工……你考虑下,你是家里的老大,是你不读书,还是长馨不读书……

    我明晚再打给你,你想下。”

    想什么?跟老爸据理力争,想要考大学,想要走出去?

    不不不,家里的情况,两兄妹比谁都了解,当城里的小孩通过撒娇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两兄妹早已默默开始承担家里的责任。除了奶奶有点扶贫收入,每个月大约300元,剩下的收入全靠父母在外务工。

    妹妹要上高中了,不再是义务教育,自己也要上大学,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父母在外务工,也是要开销的,如果两人都有收入,自然可以用一个人的工资,存一个人的工资。

    但现在老妈不能上工,虽然老爸说不严重,事实上肯定很严重,严重到老爸不得不停下我们一个的学习支出。

    恨?埋怨?不甘心?

    这些情绪早已被农村的环境,磨灭了。剩下的,就是要在这个事实下,找到最好的方式,也就是,妹妹读书,还是自己读书?

    其实,答案早就有了。

    让妹妹不读书,做农活,嫁给隔壁村儿里,生小孩,继续做农活,再生个小孩,然后再继续农活……

    不可能!

    妹妹是世上最好的女孩,怎么可能就这样度过余生!

    绝对不可能!

    哪怕我死!

    妹妹要像老师家乡的女孩子,漂漂亮亮,捧着咖啡,手指甲画着简单的色彩,嘴角上扬,站在不同的背景前,留念拍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