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牧柏轶事-第2/3页



    贺岚颀拍掌起身,“先生是个怪人,也是个妙人。那名士也是真豪杰,无愧名士之称!”

    他生平最敬重的,就是这些敢为家国洒热血的真男儿。

    弃笔从戎,放弃一身才学,半生苦读,去把脑袋别在裤腰上,拿命去拼个自身意气。

    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智之举,荒悖之行,离经叛道。

    可在他眼里,就是实打实的值得钦佩,不管此举是精是傻,起码他敢去为了自己这身意气,为了心中所想,豁出自身的一切。

    宁郃却道:“然后他又被先生找上门,喷了一顿,说他‘已知文武事,更知边关苦,为何不精研所学,尽施所长,上谏帝王靖平策,下教百姓守家法,以可救万人之才,却只行自身意气之事,实在愚不可及’。”

    “这……”贺岚颀哑然,“什么话都让先生自己说了。”

    “那人起初也这么想,但他后来还是离开了边地,不过这次是离境,孤身一人往北律游学,誓要行遍北律山河,写一篇山河志,让大溱上下都知道律朝山河形貌、人文信仰,从根儿上了解律朝人,了解我大溱大敌的一切。”

    宁郃说着,转而一叹,唏嘘不已,“若非他所写山河志初本,你我便没有相识之日了,我能活着从北律回来,全仗其对律境三百里内的详细记载。”

    贺岚颀闻言心中更起敬意,对那不知名姓的名士,也对牧柏。

    感慨道:“此书若成,功在社稷,更在千秋啊。”

    “是啊。可惜太难了。”宁郃附和一句,却又暗自摇头。

    即便相持经年,大溱对大律的了解,也流于表面,除了边境地带,对大律深处地域所知,都是一点一点拼凑起来,有的是斥候探回,有的是从商旅询知,有的是战时所得…

    能用,但却并没有整体性,个中偏差不少,很多时候也会因这偏差误事,若有完整堪舆,临战时效率便会大大提升,也会减少犯错的次数,甚至若有详细人文情况,也未必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是大律南北之距虽不如大溱,可东西之广还要更甚,想一点点绘探记录清楚,不算其他危险,也非一世之功能成,太过不易。

    “星火以起,只待燎原,终有一日可成的。”

    贺岚颀却是相对乐观,不是他不知其中艰难险阻,而是他相信,既然有人开了这个头,就自有人前赴后继,终有可以做到的那一天。

    甚至此间事了,他就想带人去一趟北地,走一趟大律,以行商为名,看能不能寻到这名士,起一点帮助。

    “快拉倒吧。”宁郃得知他的想法,哭笑不得道:“那人是真的文武双全,几经生死搓磨,问明己心,重笃己道,已是宗师人物,独身一人才最轻省。”

    “呃……”贺岚颀尬了一下,有些涩然。

    ……

    雍合城内。

    莲花巷口,靠北有棵老树,枝丫盘虬,树冠盛大,笼罩一块三丈方圆左右的空地。

    原是巷内百姓乘凉避暑,往来脚夫暂停歇脚的地方,静中有杂,有些嘈嚷。

    近些时日却逐渐有序,来往的人要么不予理会,匆匆而过,要么自觉噤声,悄悄汇入人群,安静的看向树下结庐而居的那中年文士。

    因为他占了地方,雍王府在巷口另一侧,还修建了亭廊,供百姓歇息,却少有人坐,反而还都聚在那树下,宁可晒些也不远离。

    “公子,这牧柏诡诈,而今情况下,怕是不好杀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