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凛冬-第2/3页





    朱由检抬头望了望脸色苍白的阿布奈,崇祯皇帝说的不错,他现在已经做到足不出户而遥控天下——虽然此时他的天下仅限于山东山西当然只是暂时的。北伐之前,他便将政事分割交给几位心腹大臣负责,各位留守大臣对皇上自是忠心耿耿,类似秦王朱常渭式的反叛是不可能再次发生的,因为此时中卫军主力皆在皇帝本人掌握之下,就连南北镇抚司的精锐番子们也被带到了北方。

    “半年前,朕让亲王殿下传信给多尔衮,与清国和亲,实现满汉两族和平共处,可惜建奴辜负朕的一番好意,不仅没有将大福晋送往山东,还派鳌拜来攻打明军,所幸天佑大明,清军败了,鳌拜逃了,”

    “朕贵为天子,不与建奴一般见识,你再派人前往盛京,通知多尔衮,让大福晋即日赶来河套,还有······”

    见阿布奈面露为难之色,崇祯皇帝脸色阴沉道:”怎么?有何不妥吗?”

    蒙古亲王连忙道:“没有没有,皇上多虑了,只是眼下凛冬将至,天寒地冻,盛京距离河套数百里路程,怕是····”

    朱由检勃然大怒,挥舞手中左轮手枪,厉声呵斥道:“那是多尔衮要考虑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只管带信去即可!”

    见龙颜大怒,阿布奈不敢再说话,却听崇祯皇帝继续道:“除了要大福晋,清国还需赔偿大明五十万两白银,三万张貂皮,一千根高丽参,限期一月备齐送往河套,如若不然,大军北上,荡平盛京,”

    崇祯皇帝提出这些条件堪称苛刻,且不说多尔衮愿不愿意交出五十万两银子,便是清国有心赔偿,这冰天雪地,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从盛京运送上述物品赶往河套平原,也绝非易事。

    阿布奈在心底暗暗叫苦,摊上这样的苦差事,他也算是八辈子倒霉,不过看崇祯皇帝的架势,如果不答应,不光是他,察哈尔部十几万条性命怕是会立即消失。对朱由检杀人的决心,蒙古亲王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怀疑。

    “赶快派人去办吧,据朕所知,你们察哈尔部缺粮少食,牧草也不够,没有援助,怕是要在草原上冻成冰棍了,眼下清国时指望不上了,只有朕能救你们,然而朕从来不会救没有用处的人,“

    朱由检说话的语气丝毫不像是在威胁,阿布奈咬了咬牙,转身便要回到自己大帐安排人手,却被崇祯皇帝叫住。

    大明皇帝面露诡异微笑,和颜悦色道:“不忙,朕还有一事,想要请殿下帮忙,”

    阿布奈身体微微颤抖,直觉告诉蒙古亲王,从明国皇帝口中说出的绝不是什么好事。

    察哈尔亲王的直觉是对的。

    “元顺帝的墓葬,你知道在哪里吗?”

    除了向朱由检彻底投降,出卖部族出卖清国甚至出卖祖宗,阿布奈没有任何选择。

    河套平原的冬天,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度,这些年在女真人残酷掠夺下,蒙古各部资源枯竭,缺乏过冬的牧草,木材,马粪燃料。灯尽油干的察哈尔部已经失去清国支持,如果再失去明国支持,十多万人就只有冻死饿死了。

    崇祯十八年冬,崇祯皇帝率军北伐,在清军溃败,河套平原易主之后,察哈尔亲王派出使者,冒着严寒前往盛京,向内忧外患的清国索要女人和财物。

    十二月大雪阻绝,河套平原与北直隶各地交通基本断绝,朱由检穿越之后的第二个冬天要在北国渡过,所幸在朱由检将国库挥霍一空后,两万大军所需粮草筹备足够,甚至还有一部分专门留给已经投降的察哈尔部。

    凛冬将至,明军将士蜷缩在河套腹地一座座蒙古包中,养精蓄锐,等待冬去春来天气转暖时,继续星辰大海征程。

    崇祯皇帝和她身边谋士们,则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开始筹划不久之后的开矿事宜。在河套平原,皇帝的野望当然不止挖矿这么简单,根据摸金校尉胡八二尤邪等人描述,此地至少埋藏有三座元代皇帝古墓,即使没有阿布奈帮忙,凭借摸金校尉手段,也能分金定穴确定墓葬准确位置。

    以挖矿掩护盗墓,以盗墓弥补挖矿,从而实现互补,这便是崇祯皇帝的野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