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杀贼-第2/3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老回回乃南阳望族,在京师颇有产业,崇祯十七年,朱由检将老马家的店铺全部查抄,说是他沟通流贼,还杀了他两个儿子。

    “民心可用啊,”

    刘芳亮心情愉悦,此次北伐,他的如意算盘是依靠江南士绅支持,占据北直隶,而后摇身一变,另立朝廷,从此不再受李自成或是朱常渭控制,圆自己的皇帝梦。

    为了等到这一天,他已蛰伏很久,这一年多,刘芳亮亲眼目睹李自成多尔衮张献忠等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打得热火朝天。

    现在,终于轮到他自己上场了。

    与闯王李自成或是大西皇帝张献忠相比,刘芳亮眼光更加长远,所以他才能够忍到今天。

    在形势并不明朗的时候占据北京,四面树敌,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自成败了,多尔衮败了,朱由检也败了,

    崇祯十八年,这是最好的机会,建奴陷于混战,李自成自顾不暇,朱由检驾崩,北直隶乱成一团,而宏光朝廷显然没有实施北伐的决心。

    从割据河南,截断运河开始,刘芳亮的野望便不只是保有河南,而是要占据整个天下。

    刘芳亮当然也有称帝的实力,截断漕运掌握的丰厚财富,依靠东林党人的鼎力支持,此时刘芳亮已今非昔比,实力当在李自成之上。

    “这么说来,朱由检还没死?二毛子是奸细?”

    从前来投诚的燕王朱常济口中,刘芳亮终于知道崇祯皇帝并没有驾崩,而且现在正忙着四处杀人。

    不啻晴天霹雳,刘芳亮对朱由检怀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如果皇帝还在,占据北京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燕王朱常济见状,连忙安慰道。

    “大将军不必担忧,朱由检不过强弩之末,现已众叛亲离四面楚歌,李若琏,朱常渭,还有南方的朱聿键,皆已背叛他·····”

    没等朱常济说完,刘芳亮便打断他道:“据我所知,朱聿键没有背叛,他已战死淮阴了,”

    “那也没什么区别,总之朱由检大限将至,无力回天,不足为虑。“

    ”为大将军计,事不宜迟,必须赶紧占领济南,席卷京城,据本王所知,北京城中早已民怨沸腾,百官士绅对朱由检深恶痛绝,恨不能食肉寝皮,倘若王师北上,弹指一挥间,便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亦可效法曹孟德,扶植一位藩王登基,挟天子以令诸侯,”

    燕王朱常济是诸多藩王中屈指可数的将才,自以为才干不在唐王秦王之下,这才他匆忙投降新朝,也是有苦衷的。

    自从崇祯十七年,燕王响应朱由检勤王号召,却迟迟不能得到崇祯皇帝重用,眼见得朱聿键被立为太子,而朱常渭更是登基称帝,燕王感觉属于自己的机会越发渺茫,只好投降刘芳亮,希望会有出头之日。

    刘芳亮熟读,对三国故事早已谙熟于心,听朱常济这么说,他旋即反应过来,冷冷道:

    “老子辛辛苦苦,流血流汗,从陕西打到河南,又从河南打到山东,就是为了做曹操?老子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皇帝!”

    “大将军,眼下天下未定,辽东建奴,陕西流贼,西南张献忠,四面皆是强敌,还是要谨慎为好,”

    刘芳亮冷冷望朱常济一眼:“你这么上心,要我做曹操,你不会想着做汉献帝吧?哈哈哈!”

    燕王还要解释,刘芳亮大手一挥,厉声呵斥:“叉出去!”

    刘芳亮望着被亲兵拖出去的朱常济,一脸不屑道:

    “狗·日·的,老朱家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杀起自家人,比杀鞑子还狠,如此焉能不败?”

    “找个不怕死的读书人,写信带给朱由检,告诉他,要想不死,就给老子送钱,送粮!”

    既然朱由检还在人世,就要与他好好谈谈,这半年来的各种奇幻经历告诉刘大将军,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谈下来的。

    中卫军战力不可小觑,这是刘芳亮愿意和谈的主要原因。

    刘芳亮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不过养寇自重这点浅显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