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西线-第2/3页





    现实是不能用壮观来形容的,甚至可以说是令人沮丧。

    到崇祯十七年五月底,也就是大明皇帝征服全球计划提出的五个月后,朱由检期望达成的前无古人的都城防御计划只完成十分之一,不到。

    计划建造的八百座棱堡只完工了二十座不到,剩余部分连夯土都还没开始,环绕京城长达百里的巨型壕沟刚开始挖掘,而且照现有进度挖下去,至少还需三十年。六万只据马只打造了一千五百只,五百里铁丝网只有搭建了三十里,而伟大的北京城护城河疏浚工程则根本没有启动。

    幸而防御圈建设由外向内,由西向东,所以目前最西线的外围防御工事大致完成。十九座棱堡矗立在密云西山一带,棱堡背后倒是一马平川,还没开始动工。依靠这些工事和欧洲列强比划当然是扯淡,不过对付野猪皮应该不在话下。

    正是因此,朱由检才有和多尔衮开战的资本和底气。

    简单来说,已经建成的西部防御体系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西山棱堡群,密云女墙壕沟工事,京城核心防御阵地。它们分别由新编第三军,藩王军,中卫军驻守,守军共计两万三千人。

    整个防御体系之所以被割裂成为三部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衔接在中间的防御工事根本还没有开始动工。

    西班牙人汤姆士强烈建议大明皇帝与清国谈判,为工程建设争取更多的时间。西班牙人向皇帝陛下指出,明军凭借现有工事两线作战,将会付出巨大代价,需要知道,北京城以南,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

    朱由检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他也无可奈何,半年以来,大明皇帝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对付满清建奴身上,却忽略了李闯流贼,除了山西宁武关一战,京师对顺军再无其他作战。

    崇祯皇帝千算万算,却忽略了盘踞河南,蠢蠢欲动的刘芳亮一部。在原本历史位面中,大顺该部偏师近乎是打酱油的存在,没想到在顺军内讧,主力在大同停滞不前时,这支偏师却要冒险北上,妄图给朱由检致命一击。

    两线作战形势危险,不过朱由检还是果断否决了西班牙人建议,而且直接告知西班牙人,若不是看在他患有完美强迫症(参考电影会计刺客男主)以及为大明制造新式火铳的份上,他会被立即处死。

    因为明太祖留下的祖训是: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作为穿越者,朱由检对这段话的理解起初只是肤浅的,类似于后世所谓的愤青或是键盘侠,在这些人眼中,尊严高于世间一切,哪怕是生存。至于他们捍卫的尊严到底有什么意义,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

    伴随穿越而来所见所闻,尤其是看到身边各人生死离去,朱由检对这句话理解更加刻骨铭心。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注定会被捍卫,哪怕用生命的代价,而这一切注定与尊严无关。

    必须击败建奴,哪怕付出血的代价。

    最外围防线由十九座链形棱堡组成,这些棱堡与昌平棱堡设计大致相同,高四丈周长三十丈,棱形设计,两面凸出向前,保证守方至少有两个攻击点可以同时对付来犯之地。

    与昌平棱堡不同的是,该处棱堡群使用的材料是钢筋混凝土,这里使用的钢筋混领土工艺粗糙,与十九世纪美国推广使用的钢筋混领土尚有差距,不过对比临清砖却是坚固无比。现阶段,大明工程师还不能锻造出优质钢材,实际上,因为温度不够,淬火工艺落后,小火炉锻造的劣等钢清脆易折,使用这种钢材铸造军舰当然天方夜谭(虽然朱由检已经有这方面的打算),不过用它们来构筑要塞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按照崇祯皇帝要求,该处棱堡必须能正面扛住红衣大炮连续两小时轰击城墙不会塌陷。考虑到清军红衣炮容易发热炸膛,持续两个小时轰击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不排除清军用多门火炮轮番轰击一处城墙。

    除了超强坚固性,在西班牙人设计下,该处相邻两座棱堡距离不超过两里,这个距离刚处于大佛朗机炮射程内,棱堡之间,射击无死角,也就是说,无论敌人从哪个角度攻击其中一座棱堡,都会受到对方至少四个方向的火力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