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节制-第2/3页





    “如今李自成率大军压境,山西境内,人心浮动,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万一此人贼心不死,殿下危矣。”

    昌平千户熊通十五岁便考取秀才,后屡试不第,一怒之下去了辽东,投奔袁崇焕麾下,在锦州做过幕僚,也上阵杀过鞑子,是京畿地区少有的能文能武的人才。

    这次援助山西,虽是敌众我寡,熊通却欣然领命。

    明眼人都能看出皇上有意栽培唐王,这次派他增援山西,只是为了磨炼,宣大有数万精兵,驻守坚城,还怕流贼?

    如果这次能唐王立功,跟在他身边,回去之后加官进爵自然不再话下。

    朱聿键和熊通从未打过交道,毕竟他刚从凤阳放出来不久。不过通过这几天与熊千户接触,朱聿键感觉眼前这名武将不同凡响,颇有谋略。

    “你的意思是姓姜的还敢暗害我?”

    “他当年在辽东时,干过不少杀良冒功的勾当,眼下重操旧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两人回头看时,却见锦衣卫百户冷然站在身后。

    “他敢!”

    站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王鑫沛脸色阴沉下来。他是崇祯皇帝派来的监军,这个以剥鞑子头皮为乐的变态杀起自己人来,同样毫不手软。

    王鑫沛杀的了唐王朱聿键,杀的了千户熊通,当然也杀的了总兵姜瓖。

    “依大明律,拒援军于城外者,杀!”

    朱聿键倒吸一口凉气,皇上派来的监军果然是个狠角色。

    “军情紧急,明日日出拔营,绕过大同!”

    王鑫沛没有说话,毕竟唐王是这里的最高统帅,大军令行禁止,都是他说了算。

    大同东门,总兵姜瓖在家丁簇拥下登上城楼,手持晋商送给他的单通望远镜,微微笑道:

    “好咧,都走啦,都走啦!”

    部将连忙附和道;‘总兵大人神机妙算,他们果然没进来,也没敢攻城,”

    大同总兵听了这话,眉头高高扬起,面带愠色道:

    “攻城?就凭这几千个叫花子?朱家皇帝真是穷酸要死了,派来的都是些啥玩意儿!“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微微颔首。

    ”不知道的还以为京师叫花子来咱山西要饭哩,他奶奶的腿,就这援军,放进来还不得把咱锅底都给揭了?”

    “大人,那以后咋个办?皇帝责问下来······”部将欲言又止,他显然还没修炼到总兵大人这般厚颜无耻。

    “咋办?”

    姜总兵面目狰狞,轻轻摇头:“朱家天下就快完了,到时候谁该管咱们!管那个作甚!”

    城头爆发出一阵武人哄笑声。

    “都给老子招子放亮点,堤防他们半夜偷城!”

    崇祯十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清晨,天还没亮,唐王便令伙夫烧火造饭,大军吃过早饭,早早拔营,绕开大同,继续向西前进。

    从北京出发时,朱聿键只有三千人马,此时此刻,唐王麾下士卒加上流民已经将近六千人。

    北方大旱,山陕河北尤为严重,遍布饿殍,半死不活的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朱聿键手上有兵有粮,昌平至大同数百公里之内的晋商皆被唐王抄家。这些平日里吸附大明肌体之上的吸血虫,终于在贪婪无度中迎来了他们的末日。

    朱聿键谨遵皇兄检教诲,对俘获而来的晋商,审问之后,凡是有与建奴往来者,全部剥皮。

    这样做是为了缅怀明太祖朱元璋,众所周知,老朱对生剥人皮具有病态的偏好。

    倚靠从晋商那里掠夺的粮食以及崇祯皇帝的零星援助,唐王麾下的人群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在熊通建议下,唐王派人四处传播消息,告诉沿途流民,说是只要跟着官军到了宁武关,就有粮食土地。

    距离历史上有名的宁武关之战,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留给唐王的时间不多了。

    朱聿键计划抵达宁武关后,立即修葺城墙,整顿防务,增添火炮,对沿途招纳的流民进行必要的训练。

    等到李闯攻城时,这些跟着他一路白吃白喝的家伙,到时候至少要能扔石灰瓶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