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幺蛾子效应还在继续-第2/4页



    朱跃进拿起茶壶,给张浩南的茶杯浅浅地点了点。

    “话是这么说了,大政策没有回转余地,就要在细节上下本钱。比如说大规模的投资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能不能具体到某些小规模的经营者或者厂方,减少他们的公关成本,营销成本,这也是能看到好处的。”

    “运动式的打击‘吃卡拿要’,未必有用啊。”

    “那就多运动几次,朱市长,不下本钱是不行的,说得粗暴一点……”张浩南拿起茶杯,在手中转了转,一直没喝,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等于说就是朱市长伱本人,拿自己现在的政治地位,去压住底下基层干部。这种事情,很得罪人的,毕竟现在大家普遍日子也不算太好,看到江南同志吃香喝辣,没道理自己紧紧巴巴,人心思变,是很正常的。所以,除非不做事,做事就要得罪人,做得越大,得罪的也就越多。”

    “唔……”

    朱跃进神色为难,有一点张浩南很确信,重生前此人不是广陵市的代市长,广陵市的经济,也长期没啥大的起色,同类竞争几乎被全方位压制。

    更何况广陵的港口码头,本身也不是由广陵市说了算,而是建康。

    但是因为省内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会不会产生什么波澜,也不好说。

    “解决就业,要立竿见影,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念叨着这些废话,朱跃进显然是有想法的,但是他在广陵内部,没有太多牛逼的企业家支持。

    大企业都是大国企,鸟广陵市的不多。

    “重化工建康一家独大,钢铁的话,说句难听的,沙城的钢铁厂可能份量还要更重一点。至于说纺织业,广陵能打出名气的,只能是传统工艺品,大头肯定在姑苏、梁溪还有崇州……”

    “汽车零部件呢?”

    朱跃进问张浩南。

    “拿不到多少份额的,液晶面板产业划分好各市的职能,汽车产业联动也是差不多的行情,大概率姑苏建康两头大,剩下的汤汤水水,不好说的。”

    “广陵没办法单独拿出政策来啊。”

    一声感慨,离建康近的麻烦也就在这里,好处当然不必多说,坏处就是同类竞争百分之百被建康硬吃。

    因此广陵本地的高素质人才以及高素质技工,大多都会流向建康或者姑苏梁溪等地,留在本地的,除非是外资或者国企,民企和市属国营,都未必能留下多少。

    这是规律,人的意志想要扭转,有点难度。

    张浩南跟朱跃进也不是认识一天两天,苏润众还是一把手的时候,早就打过交道,感觉上此人就是典型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但是时代变了,液晶面板产业布局,按照省内根据行业发展、龙头企业以及专家顾问的研究,总投入预计五百亿元,一期投资五十亿元软妹币。

    五百亿……今年广陵市的国民生产总值铆足了劲估计也差个几十亿。

    整个大市,包括下属县市在内,今年五百亿国民生产总值是肯定没有的。

    朱跃进要是一点触动都没有,那真是白混了。

    他急,既是为个人仕途,但也是为治下一方水土。

    这种差距一旦拉大,将不会是什么几千万几个亿的概念,而是百分比上的差距拉开。

    也就是建康、姑苏、梁溪这样的城市,会以百分之几的增量拉开差距。

    他怎么可能不急?

    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方水土绝望式地做无效追赶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