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祯的疑心



    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祯的疑心

    崇祯点点头:“长卿言之有理。江南是赋税重地,不容有失,先保江南,再救福建也不迟。”

    转头看见仍然跪在地的张凤翼,崇祯没好气地呵斥道:“出不了主意,照吩咐做总会吧?刚才的话你都听到了,赶紧滚回兵部衙门去下调令吧!”

    张凤翼如蒙大赦,抹了一把头的汗,“臣告退。”赶紧爬起来一溜烟地走了。

    温体仁也准备回内阁,被崇祯叫住。

    “长卿且慢,这份奏折你怎么看?”

    温体仁从王承恩手接过一份奏折一看,正是广东巡抚慕天颜请求在琼州设立军镇,以抵御夷人、倭人等势力的奏折。这份折子经过内阁票拟时,福建和浙江的消息还未传来,温体仁并未想太多,他只是看在谢三宾的面子开了绿灯,没有让这份本应该在内阁枪毙的奏折胎死腹。现在接连收到金门、台州告急的消息,回过头来再看这份奏折,未免也太巧了,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不太好的联想。

    不过这想法只能烂在肚子里,绝不能说出来。温体仁回答道:“臣以为:在琼州设立军镇也有其道理,福建游击郑芝龙殁于红毛之手后,诺大的海疆竟无一人能镇守,隐患不小。所幸夏天南异军突起,从实力看接过了郑芝龙的衣钵,在海倚重于他并无不可。但是大明数百年来,除了东江镇,也设立了九大边镇,单独为海防设立军镇似乎有些突兀。总之,设立军镇有利有弊,臣等不敢擅专,只能由陛下圣裁。”

    这话正反两面都说了,最后把皮球踢给了崇祯,等于没说。对于这个回答崇祯有些不满意,不过没有发神作书吧,只是挥了挥手:“这事须从长计议,折子暂且留不发,你先下去吧。”

    温体仁走后,崇祯仔细把这份奏折从头再读了一遍,然后放回案几,皱眉思考起来。这一思考居然是一个多时辰,天色已暗,眼看到了用膳的时辰。

    王承恩不敢催促崇祯,只是吩咐宫人点了蜡烛。

    光亮刺激到了昏暗的崇祯,他仿佛从梦惊醒,茫然四顾:“什么时辰了,怎么天黑了?”

    “已经是酉时三刻了,万岁爷,该传膳了。”王承恩回答道。

    “居然酉时了?唔……那传膳吧。”

    御膳房的晚膳早准备好,已经热过一遍了,崇祯一开口,大大小小的碗碟立马流水一般送了来。

    崇祯有心事,没多少食欲,夹了几筷子菜,味同嚼蜡。他点了点满桌的菜,对王承恩吩咐道:“告诉御膳房,以后少做些菜,朕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再说现在国事艰难,处处打战,都需要银子,得讲究个勤俭节约,能省一点是一点,从朕做起吧。”

    王承恩看着龙袍都打了补丁的崇祯,心一酸,低声答应下来。

    崇祯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随便尝了几口菜后,便让人撤走了晚膳。然后站起身走了几步,突然问道:“承恩,你说,这设立军镇一事与浙江、福建的告急有没有联系?”

    王承恩吃了一惊:“这……万岁爷,奴婢愚昧,请万岁爷明示。”

    “那朕说得明白一些:浙江的倭寇、福建的红毛,是不是这夏天南为了达到自己开镇琼州的目的,一手促成的?”

    王承恩惶恐不已:“万岁爷,若是这夏天南有如此能力,随意驱动红毛和倭人,那真是太可怕了,奴婢简直不敢想……”

    崇祯点了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如果大明出了这么一个心怀叵测之徒,其危害不亚于辽东的鞑子和西边的流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承恩仔细想了想,试探道:“不过,万岁爷,话说回来,区区一名琼州府参将,又哪来这么大的本事?要知道,当年为了驱逐红毛,天启年间在澎湖打了三年,本朝又在金门大打出手,耗费兵马钱粮无算;倭人更别提了,嘉靖朝整整打了二十年,军民死了几十万人。这两伙人都是狼子野心、贪婪狡诈之辈,怎么会甘心被一个参将驱策?”

    崇祯长出了一口气:“都说旁观者清,你没看过奏折,思路没有被干扰,想法也简单纯粹些,倒是朕想的有些复杂了。若是红毛和倭人都是能够轻易驱策的角色,当年也不用打得这么辛苦了。不过这设军镇的折子的时间也太巧了一些,不得不让人起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