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伍柳仙宗 下



伍守阳绝对是道教界的天纵之才,可惜生不逢时,正值明末乱世,他的传承及弟子很快就被历史湮没了。

   关于伍守阳的师承,按照《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直论起由》中的说法,他这一脉是龙门派的一个分支,从张静虚—李虚庵(真元)—曹还阳(常化),传到他这里是第八代。龙门二十字派是:“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伍守阳就是第八代守字辈传人。

   张静虚(1432-?)是龙门派第五代传人,据说走哪都随身带着一张心爱的虎皮,干什么用呢?铺好了当坐垫,想想那架势应该有些气势吧,所以江湖上给他送了一个外号“虎皮张”。

   张真人早年曾和两个好友一起外出寻仙问道,一天夜里看见西方有白光冲天,于是三人便奔西一路走了下去。不过路上两个友人半途而废了,只有他一个人一直走到了四川,并且遇到了一位仙师,见他求道心切,便收他在门下修行了多年。学成之后,师傅对他说:“为师在江湖上名声不显,你下山去吧,希望你能广收门徒,把本门发扬光大。”

   于是张真人便辗转来到了中原,可惜一直没有遇到多少有资质的弟子,只是在万历己卯(1579)年收了一个资质有限的李虚庵(1525-?),虽然后来又给他补课也没能成就真仙大道。

   李虚庵虽然没有证得大道,并不是说他水平不高,在江湖上名气也是很大的。万历丁亥(1587年),曹还阳(1562-?)和三个朋友一起勉强凑了六金来求学,不过这点钱太少了,李真人只是摇头。兄弟四人回家后便到处打工攒钱,第二年便拿着三十金又来了,嗯,这次李真人表示勉强够了。

   曹还阳取法名为常化,开始学习金丹秘诀,苦修“五龙捧圣,转神入定为怀胎”,天启壬戌(1622)年六月十二日阳神离体,来到了新建县西山面壁还虚,此后就不知道去哪了。

   伍守阳是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遇到曹还阳真人的,此时曹还阳也是入门不久,道法还不是很高深。1594年到1622年师徒二人一直在一起,近三十年算是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至于一些文献上说伍守阳曾经师事王常月和李泥丸(李虚庵),经学者考证后发现不太可能。

   伍守阳学成后收了不少弟子,1615年收了吉王朱太和,以后又收了伍太初、伍太一、李羲人、朱星垣、顾与弢、姚耕烟(太宁)、谢凝素(太易)、史太素、胡太真等。

   朱太和本名朱常淳,是老朱家的子孙,崇祯皇帝的本家哥哥,是伍守阳的大弟子,同时也担负着记录、整理伍守阳的丹法的重要工作,有钱人嘛。比如1615年记录了百日炼精口诀,1622年采大药口诀,1628年五龙捧圣(大药过关)口诀,1632年仙佛合宗玄录全旨,都是朱太和记录整理的。

   讲了半天柳华阳呢,怎么伍守阳的弟子中没有提到柳华阳?

   姓名:柳华阳

   籍贯:豫章(南昌)?

   出生时间:雍正十三年(1735年)

   去世时间:?

   主要贡献:发展、完善了伍守阳的丹道

   主要着作:《金仙证论》《慧命经》

   柳华阳初学儒,据说“因入梵宇有悟,常怀方外想,见僧辄喜”,这应该是真的,因为他在《慧命经?自序》中说过:“幼年好佛,见僧则喜……”,总之是与佛有缘。

   果然,柳华阳在皖水双莲寺剃度了,只是苦修多年后却一直不能“悉慧命之旨”,非常苦恼,便每天夜深人静以后,做五体投地状,又发誓又叩头,希望能够感动佛祖或者神仙,让他学到真功夫。

   应该是诚心感天动地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柳华阳遇到了伍守阳,成就一段师徒良缘,如愿学到了仙诀,“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有之灵物”。

   遇伍守阳的事情是柳华阳自己说的,在《伍柳仙宗》中是这么记载的:“明季伍子为直浅之说以开其先,国朝柳子为证论以衍其绪”,也明确了二人的法脉传承关系。但是1780年时,假如伍守阳还在世的话,应该是207岁,所以学术界就有了一个话题:柳华阳真的是伍守阳的弟子吗?事实很可能是这二位只是有传承关系,柳华阳学了伍守阳的丹法,但二人并未真的见过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自然是通过柳华阳的着作看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