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封神演义》是谁写的? 上



道友们还记得开始那两个问题吧?《封神演义》是谁写的,下面就把这桩公案和道友们分享一下。

   总结一下,封神的作者大体上有四种说法:一是许仲琳,二是陆西星,三是许仲琳和李云翔合着或许仲琳写定,李云翔改定,四是民间结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说法?

   其实最初,大家都以为许仲琳是封神的作者,直到乾隆时期有一位叫梁章钜的人曾经多次说封神的作者不一定是许仲琳,话里话外意思是他认为作者是陆西星,不过影响力并不大。

   到了近现代,研究这个话题的人就多了,认为许仲琳就是作者的代表就是鲁迅,现代也有不少学者支持这一观点。那么依据是什么呢?

   以舒载阳刊本封神为代表,很多版本的封神的第二卷第一页中有“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几字的题名,虽然文中没有相关的序文,但是不少学者以此为依据,认定了许仲琳就是封神的作者。

   万历年间还有一套封神刻本,学者们发现在卷首有一个自称李云翔的写一个序,序中说:“舒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锥伯敬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事业,乃托余终其事。”同样在第二卷首页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几字。由此,以章培恒等人就提出来说,是不是许仲琳和李云翔二人共同完成了封神的编写,类似于《红楼梦》作者那种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二位不是这种写作关系,而是许仲琳主写,而李云翔做的是后期的修订工作。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的学者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就是这位许仲琳是何许人?仙乡哪里?何年何月生人?有什么事迹?结果考证后就发现问题了,这个人很神秘,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显然成为了一个破绽。不过这些学者认为,虽然咱们暂时还不知道许仲琳是谁,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没准以后就知道了呢。

   这里还有一种观点稍提一下:有些学者对于为什么只在第二卷中有那个许仲琳的名字,其他卷中为什么没有?结论是原来每卷都有的,只不过当时的盗版商把这些有许仲琳名安的页全删掉了,换上了自己的信息。至于留下的这一页,是因为当时太马虎所致,而这恰好又能说明作者是许仲琳。

   下面就说说为什么有人认为陆西星才是封神的作者,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柳存仁,其他包括张政烺、孙楷第以及现代的很多学者。不过研究了一些现代学者的所谓的观点,发现大多是把这些前辈们的观点拿来炒炒冷饭,甚至随手抄几段,少有新的证据或见解,所以还是说说这些前辈们的观点就可以了。

   张政烺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曾经和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探讨过封神作者的问题。当时他就提出来封神应该是一个叫陆西星的家伙写的,并不是许仲琳。1936年毕业后,他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就有一篇名为《封神演义的作者》,把自己的这一观点提了出来。1982年时,张先生又在《世界宗教研究》上发表过一篇《漫谈》,又提了一下陆西星是作者这件事,坚持自己四十多年前的观点。

   现在看来,张政烺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结论挺有意思的。

   张政烺比较挑剔,他首先对封神中的很多错漏表示了不满。如果道友们读得认真一些的话,还真可以在封神中发现很多bug,简单举几个例子。

   比如:道友们熟知的李靖,就是哪吒的那个爹,在封神中出场的时候是这个姿势:“拍马提戟”,可以脑补一下三国的吕布。当李靖需要出场打架时,只见“刀光闪闪”,戟不知道何时换成了大刀。结束时是这个样子滴:往敌人腿上扎上一枪,刀又不知道放到哪里了,换了一杆长枪。战斗结果先放一边不说,这里有个问题,怎么感觉李靖出场打架的时候拿了三件主战兵器,如果多打几架,会不会十八般兵器全都使上一遍,难道这厮是个武器贩子?更主要的是人家切换得如羚羊挂角,令人摸不到头脑,毫无做广告的嫌疑。

   另外,道友们都知道李靖还有个宝塔法宝,要不怎么有托塔天王的混号呢。他老人家的这尊塔也非常任性,上一次出场的时候还拿它当板砖,把敌人砸得脑浆子哗哗地往下流呢,下一场敌人想防备这块塔状板砖的时候,人家又变成了罩子把你罩在里面了。唉,做李靖的敌人太累了,你一个浓眉大眼的把板砖弄成塔状就算了,居然还丧心病狂地保留了塔的功能,满眼都是泪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