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是屠龙大刀还是小李飞刀 上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一般来说乱世宗教反而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但实际上佛教也好,道教也罢,受战乱波及是极为严重的,真正的乱世哪有桃源。在前面曾多次提到三武一宗灭佛,最后这一宗,就是说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

   实际上三武一宗灭佛也好,毁佛也好,只是一个统称,四位帝王的灭佛行动在程度上、性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有的是灭佛,有的是禁佛,有的是抑佛,有的是限佛。那么柴荣的灭佛是什么样的呢,道友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分析,特别是对一些数字的分析判断一下,顺便也可以简单回顾一些五代十国的历史及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情况。

   首先,明确一下个人的观点,我把“柴荣灭佛”明确为是限佛或抑佛,而不是灭佛,具体原因稍后再分析,柴荣的生平需要先简单交代一下。

   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称帝,由于大将郭威出力不少,所以连连高升,很快就权倾朝野了。郭威的养子柴荣升迁很快,当然柴荣并非完全是靠郭威的关系才被擢升的,人家也是真有才干的。一年后儿子刘承佑就接了刘知远的班成为cEo,刚坐上皇帝的位子总是担心兵权在握的郭威会造反,也不全是刘承佑多心,五代时造反的事太常见了。反正最后刘承佑把郭威的全家杀了个一干二净,连只老鼠都没有放过,柴荣也受牵连,老婆孩子一家人也被杀光了,所幸他和郭威正好领兵在外才躲过了一劫。于是郭威就造了反,建立了后周称帝。

   由于郭威的亲生儿子全都被杀了,郭威死后,柴荣很顺利地接班称帝了,实际上他当时还是有竞争对手的,比如郭威的女婿、外甥之类的,主要是柴荣各方面能力都不错才接了郭威的班。道友们应该知道,五代时期认干儿子特别流行,朱温啊,李克用啊等等都认了不少干儿子,郭威和柴荣还不是那种简单的认干儿子的关系,柴荣的老爹柴守礼是郭威的大舅哥,管郭威叫一声妹夫的,柴荣从小就表现“谨厚”,是过继给郭威当的养子,郭威一直非常喜欢他的。

   柴荣老家在今天的河北邢台,921年生,954年正月继位,959年去世,在位六年,年仅39岁。柴荣在位期间,整饬纲纪,修订法律,内修仁政,外拒北汉,恢复生产,劝客农桑,鼓励商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直言纳谏,在位虽然仅仅六年,两次北伐,一次西讨,三次南征,打仗就像开了挂一样,战略、战术都堪称大家。

   对于他的英年早逝,后世普遍表示惋惜,假如他能多活些年,中国的历史会走出一条完全不相同的路,当然了,没有假如的。

   人非完人,在五代那个恶人当道的时代,柴荣这样的明君也有缺点,后人记录了他的两件主要过错:其一是他在攻打楚州时,因为伤亡代价太高大怒而失去理智,城破后“六军大掠,城内军民死者万余人,庐舍焚之殆尽”;还有一件是他放任包庇纨绔的老爹,是亲爹柴守礼,不是郭威,不知道这位老爹以前品性如何,不过自从儿子当了皇帝以后那就抖了起来,在洛阳和几个朝中重臣的老爹们建了个老爹群,那叫一个横行霸道,目无国法,甚至敢当街杀人,百姓名之为“十阿父”,柴荣对此事学起了猫头鹰。

   无论如何吧,这些缺点并没有影响柴荣成为五代时期最为杰出的帝王,成为一位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乱世明君,在五代十国的几十年里,他和郭威二人执政共十年,百姓享受到了难得的太平世界,也正是他们父子的成就,奠定了宋朝统一的基础,最后就是让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赵匡胤摘了桃子。

   总体来说,后世对柴荣的评价很高,很少有负面的,比如宋朝人的评价:

   宋神宗:“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

   司马光:“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评价他:“……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评价他:“……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纳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