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战略方向-第2/3页





    “唐某领命。”唐之奇提出的建议自是由他前去为好,他刚要动身就被唐敖叫住了。

    唐敖知道李崇福还有一支兵马在楚州附近,唐之奇必须要穿过扬州李孝逸的防区,孤身一人上路如果有个差错就是扬州军的损失。

    因此当场给唐之奇画下一道符箓,是一张蕴含灵气的传送符,让唐之奇遭遇危险的时候拿出来撕碎,必可保其平安。

    徐敬业以为唐敖会亲率修炼者充当疑兵反攻扬州牵制李孝逸,但唐敖却把这个相当重要且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个叫颜紫绡的少女。

    尽管他知道不能以年龄外貌揣测修炼者的实力,可还是心怀忐忑,言语之间希望唐敖能亲赴扬州城外。

    唐敖解释道:“颜紫绡等人乃是术法通神的大能修炼者,若是他们还无法牵制调动扬州的李孝逸,唐某前去亦是枉然,倒不如留在扬州军参赞军机,此次能否转进淮南道事关扬州军的生死,唐某自当全力以赴。”

    唐敖还有另外一层考量,在不动用术法神通的前提下,他的肉身强横程度远非凡人可比,正是冲锋陷阵的绝佳人选。

    唯有身先士卒激起全军士气,才有希望带着这支人马过境金陵抵达淮南寿州。

    春秋战国时,金陵因山立号,置金陵邑,那时江水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淌不过而过。

    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因此楚威王选择这里筑城,想凭借长江天险为屏障图谋天下。

    骆宾王在行军中讲述金陵之称的来历,另一位大才子王勃提出不同见解。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是楚威王埋金说,当年楚威王认为金陵有王气,便在山北龙湾埋下金子,古书上记载的很明确,周显王年间,楚子熊商大败越国,尽取吴国故地,因此地有王气而埋金镇之,地名金陵。”

    两大才子引经据典听的众人如痴向往,唐敖骑在马上身穿避识宝衣施展隐匿术,双眼遥望金陵。

    作为修炼者,尽管他不动用灵气法力,眼力也与旁人不同,可以看出金陵地势果然虎踞龙盘。

    想必在上古时代其下必有一座规模不小的灵石矿藏或者一条灵脉,遗留的余韵继续福泽着这一方天地。

    扬州军并没有进攻金陵的打算,以一千余兵力攻打这座重镇无异于自杀之举。

    但想过境金陵北渡亦非易事,金陵城外围有许多寨堡,这些寨堡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五胡乱华时期。

    那时候江南士族忧惧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纷纷斥巨资修筑防御堡垒。

    后来天下一统社会趋于稳定,但是寨堡却没有荒废,反而成为大地主们的私人城堡。

    王家寨是一座寨墙高耸的城堡,仅有东西两门,东边山岭绵延险峰不少,西连金陵城郭,乃是过境金陵的必经之路。

    王家寨百姓世代务农,兼以狩猎补贴家用,祖上乃是北方南迁的大户,因而此地民风甚是彪悍。

    自从徐敬业扬州起兵以来,山野百姓市井小民皆认为战事会久拖不决,有不少百姓拖家带口争相远离扬楚二州,王家寨就聚集了不下一万余逃难的百姓。

    王家寨内此时到处搭建着窝棚地铺,向阳处也挤满了躲避兵荒马乱的穷苦人家。

    在普通百姓看来王家寨是个好去处,此地山岭间獐子兔子数量众多,此时又是夏秋时令,树上挂满了野果,即便不事生产也能填饱肚子,还能躲避徭役租赋之苦。

    来到此间的百姓皆以为这是世外桃源,大多想在此地定居。

    但是让逃难到此的百姓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好日子没过上几天,便有王家寨的人强拉青壮编练土团。

    凡是有不听从王家寨命令者,皆被斩首弃尸荒野,在这样强力的镇压下,一万余百姓只能逆来顺受。

    而王家寨便多了一支三四千人的青壮队伍,加上王家寨原有的本家寨丁,可战之兵居然达到了八千人。

    被王家寨鱼肉欺压的百姓中有一户人家乃是润州大户,润州司马刘延嗣之子刘俊。

    扬州军攻占润州之前司马刘延嗣就预感润州城小难守,先一步把家眷亲族迁出润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