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爷爷……我真的……撑不住了……”

    气喘吁吁的李尚,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近乎连成了线,滴滴答答顺着脸颊滑落进脖颈里。然而尽管浸入了汗水干涩难受的眼睛不住地眨巴着,可怜巴巴看向李长生的方向,他仍然一板一眼保持着动作,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因着一句要成为“大戏子”的口无遮拦,这便是他应该接受的惩罚。身为旧时代里走过来的老派武人,李长生可以容忍自己的孙子,运用所学的武艺去拍电影做武师,更进一步成为动作演员,像李小龙那样名扬四海,这一点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但是他绝不会眼睁睁小李尚走歪,立志去做一个下九流的戏子!这是对武行传统最大的玷污。

    戏子和演员,看似一致,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云泥之别。

    这一点,小小的李尚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只知道爷爷怕是真的生气了,不然不会给自己制定这么恐怖折磨的功课。

    运着三体势,绕着大堂行走转圈。旁人听来似乎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要李尚亲口来说,他宁愿再站四个小时的不动桩,也不愿意走半个钟的行桩功。

    所谓的三体势行桩功,便是把每一个独立进行的三体势动作,连续成不间断可轮回的一整套动作。简单说来,就是立正,三体势,再立正,再三体势。

    可别小看如此简单的流程,真的运起功来,活活可以把人磨死。因为每一次摆出三体势,都要真正紧绷身体,做出防守攻击的准备:而每一次的恢复立正,也需要彻彻底底地放松下来,将身体保持在波澜不惊的浑圆状态。

    李尚绕着大堂不停走,李长生就躺在正中央的那把躺椅上,手上夹了根烧到一多半的香烟,双眼似闭非闭,却也似睁非睁。只是他那不断抖动敏锐反应着的耳朵,还是可以让有心人知道,这只看似沉睡的老人,其实是一只蓄势待发含而不露的猛虎!

    眉梢轻轻一挑,李长生总算是开了恩口:“好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闻言的李尚顾不得半点个人形象,一屁股就跌坐再地上。又听得李长生尾音向上挑起的一声“嗯?”,他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咬着牙挣扎着站了起来,扶着桌子步履蹒跚地走到椅子前,规规矩矩端坐了下去。

    “双腿绷直了!”李长生习惯性地训了一句,继而才放缓了语气:“三体势站好了,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你此刻运动过后,正是气血行走旺盛的时候,把握好时机,把流向双腿的经络喂饱了,才会长得更高!”

    “可是爷爷,长得高,打人就一定更有优势吗?”李尚有些不屑地道:“我看李小龙也才一米七几的个头啊!”

    “废话!”李长生双眼一瞪,露出了锐利的锋芒:“李小龙年轻的时候,不也是打不过那些比他又高又壮的人?等到他年纪渐长,功夫真正上了身,小有所成之后,才能针对高大的对手,做出相应的躲避和反击。”

    “再之后,吸收世界各地武学的优点精华,集大成于截拳道,才领悟了速度至上,攻敌不备,防敌未至的武学真理,这才勉强算得上可以承继叶先生的大统。”李长生说得有些唏嘘:“可怜香港咏春,当年四大天王,今日亦不知几人尚在。”

    “李小龙不是说,他所学的中国功夫,不同于传统的武术,吸收了世界各地格斗术的精华吗?”李尚不解地问道,用手扇了扇风:“爷爷你怎么说,他是继承了咏春叶老前辈的大统呢?”

    “截拳道里的那些东西,追根溯源,在中国传统的武术里都可以找到出处。”李长生摸了摸自己留长的胡须,皱起了眉头:“李小龙从小练武术,虽然所学甚杂,但真正入门的还是咏春。所以他的武术理念中,咏春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惜这个人年轻气盛,又算是心比天高,因为叶先生当年没有过分看重他,且自己在咏春门人中也不是最厉害的,就为了宣扬自己的武学理念,而故意隐去了咏春的功劳。”

    李长生摇了摇头:“也是虚荣心作怪吧,一辈子难逃名利二字。”

    “我觉得李小龙挺好的。”李尚撅起了嘴,对于爷爷这样评价一个勉强算是自己偶像的人而感到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