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大明是我们大家的,明献帝也是我们大家的!(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而在陈永华这些日子除了打着大清援剿水师的名义“带货”捞银子之外,也在积极谋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就是保着朱三太子走海路去打江南,一举夺取南京城,并且在南京把朱三太子扶上明献帝的位子。

    这样郑经就能当上挟天子、令诸侯的郑丞相,而陈永华就是辅佐郑丞相的“陈孔明”了!

    而要完成这个大计划,郑经和陈永华还缺了四个小小的,但却是必要的条件。

    第一是没有朱三太子——朱三太子一直跟着王忠孝混,不在郑经、陈永华手里。

    第二就是没有一支能确保打下南京的陆军——其实郑经的陆师战斗力不算弱,但是数量有点少,而且由于郑成功上回打南京打砸了,所以大家都没什么信心,需要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来出陆师。

    第三则是没有一支可以在长江当中往来自如的长江水军——想当年郑成功兵败南京的原因,除了郑成功不善于陆战和攻城之外,就是郑家的水军都是海军,不是江军。

    在大海里面航行和在长江里面行船并不是一回事儿,海上能往来自如的船队,到了长江里面没准就只能用人力拖拽了!

    第四就是老郑家的实力有点不大够,即便偷袭南京得逞,把朱三太子扶上去当了明献帝,好像也不能保证得到各方面反清势力的承认。

    这个挟天子、令诸侯的事儿要成功,前提条件就是挟天子的这位得有足够的实力,曹操当年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好歹有个兖州,麾下兵马怎么都有几万人。

    而郑经现在只有大员岛、澎湖岛、厦门岛这点地盘,连占有潮阳、澄海这两个县的邱辉最多也就是依附郑经,并不能算是郑经的嫡系。

    真正属于郑经的军队就更少了,满打满算都不到两万。

    就这点地盘军队,挟了天子,也很难服众。

    所以这些天陈永华就在福州、潮州、广州(佛山)之间来回奔走,总算达成了一系列的反清协议,其中就包括由王辅臣、刘进忠两方面参加的“以朱三太子换内应”的方案。

    就是由刘进忠帮着王家父子当内应,帮这老王家里应外合,夺取广州府城,以换取王家支持刘进忠保护朱三太子入主南京.好好的协议,却没想到突然就生了枝节,吴三桂派来的那个钦差汪士荣也想要朱三太子。

    这下可麻烦了!

    朱三太子只有一个.而吴三桂的实力又明摆着,照着《三国演义》对号入座,不是曹丞相,那也是袁绍袁本初啊!

    而郑家如今的实力,撑死了就是个孤穷刘备,凭什么和吴三桂争?

    广州城,原平南王世子府,如今的两广总督衙门内。

    “汪上差,刘总镇,陈参军,容老夫说句公道话吧这个大明,或者是咱们想要建立的那个新大明,和朱洪武建立的旧大明完全不是一回事。旧大明那是朱家一家一姓的天下,那些跟着朱洪武打天下的大功之臣善终的可不多!而新大明,那是原君原臣们建立的天下为公之国!

    天下为公这朱三太子的天下当然是为公的原君,不是洪武爷那等大权在握的圣君,更不是谁家的献帝!原君,是我们大家的垂拱之君!老夫说的可对?”

    正在摆事实,讲道理,说“原君”的,当然是最懂《天下为公论》的黄宗羲了!

    黄宗羲可是维新学会的会长,维新学堂的堂长,王忠孝手下的头号大理论家。

    王忠孝知道要和吴三桂、耿精忠、郑经这两人精加一愣头青讲道理有点难,所以就连夜让人去佛山请来了由黄宗羲、黄宗炎、吕留良、万斯同、万斯大、陈恭尹、屈大均、罗文藻等人组成的维新学会“讲理天团”,一起和汪士荣、刘进忠、陈永华将“原君”、“原臣”、“封建”等等的大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