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清天已死,周天当立! 八(求月票,求订阅)-第2/4页



这位王爷不仅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的权力,而且发起狠来还六亲不认。刚才有个第一批逃到树林前的步军阵中,然后被人拖到岳乐跟前的马甲兵还管岳乐叫“叔王”呢!结果还是一刀了账!

这股子狠劲儿,换成别人来督军还真没有呢!

爱新觉罗的黄带子,说杀就杀了.就是鳌拜也不敢那么来啊!但是岳乐就敢,他顺治十二年就当宗人府左宗正,掌宗人府事了。

不过岳乐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借这些爱新觉罗和觉罗的脑袋来一用的。他现在也是真没辙了就在刚才,负责监视东边平原方向情况的一个王府头等护卫来向他报告,告诉他三四十里外的平原上,两支打着火把对峙的军队已经合流了!

合流两支本来应该打生打死的军队合流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有一方不战而降了!

现在问题来了,谁会投降?吴兵吗?从南溪方向开过来的吴兵有一万五千到两万!

一万五千到两万吴兵向五千绿营兵投降?有那么好的事儿?

这会儿大观镇战场上的一万两三千吴兵还压着岳乐的一万五千八旗兵和绿营兵在打呢!更北面的荣溪桥战场,两千多吴兵硬是顶着两万多清军在打,无论清军发动多少次进攻,他们都岿然不动。

这帮吴兵处于劣势都那么猛,处于三倍四倍的兵力优势的吴兵会向几千绿营烂兵投降?

既然吴兵不可能投降,那投降的一定就是大清“三等兵”绿营兵了——在如今大清的体制当中,正经的旗兵不用说了,档次一定是比绿营兵高的!那些靠不住的六藩藩兵也比绿营兵上档次。绿营兵那是妥妥的“三等兵”,兵下兵。

况且马思文率领的这五千绿营兵还是岳乐扔出去的弃子.本来就没指望他们能挡住南溪县过来的吴兵,就是想让他们拖延一点时间,可没想到这个马思文居然来了个不战而降!

这马思文是什么人呢?他可是大清朝的三等伯,正儿八经的八旗子弟,大清天下也有他一份,他为什么要不战而降?

岳乐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种可能.他遇上了一个生龙活虎的吴三桂!

想到这事儿,岳乐就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吴三桂、鳌拜二人精心编织的圈套如果他不能在吴三桂率领的两万几千大军开到自己背后之前打败当面吴军,那等待他的就只有全军覆没!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岳乐也只能利用吴三桂整编降兵和赶路所需的那点时间,全力以赴击退正面之敌了!

可是大观镇战场上的吴兵也是精锐,那里那么容易被击退?

所以岳乐就不得不发了狠劲儿,亲自顶上前线,逼着手下的八旗兵、绿营兵朝着吴兵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扑击。

在那些准头很差,而且炮弹总是提前爆炸的威远将军炮和准头还行但杀伤力太小的子母炮的轰鸣声再一次停止后,枪声喊杀声在黑夜当中响彻四野。

发了急的岳乐也不装什么满汉一家了,干脆把手底下的一协绿营新军拆成了营编入了八旗新军的各个参领,由八旗兵押着绿营兵向吴兵的战阵发起进攻。

举着长枪和刀牌的绿营兵哭喊着发起了冲锋,黑夜当中也没什么队形可言,就是一窝蜂一窝蜂地向前冲,八旗鸟枪兵和骑兵跟在后面,鸟枪兵放枪掩护,骑兵则远远地用弓箭吊射,打在吴兵阵地上,时不时就撂倒几个,可是吴兵的鸟枪兵,却挺着挨打,不发一枪,只有二十门“红衣小炮”不停开火,把铁砂打到被逼着上阵送死的绿营兵头上!

只要炮口火光一起,冲锋的绿营兵就应声而倒下一大片

如果是白天,押阵的八旗兵和带队的绿营军官还能去仔细看看,这些倒下去的绿营兵到底是真死还是装死?

可现在是晚上,战场上还弥漫着硝烟,在后头押阵的八旗兵根本看不清前面的状况,他们只知道一个营的绿营兵被驱上战场,能有半数突破吴兵的炮火阻拦,冲到被一堆堆篝火点燃的吴军阵前就算不错了。

可是冲上去又如何?等待他们的就是鸟枪齐射和箭如雨下——吴兵的精锐长枪兵都带着弓箭,这会儿都放下长枪,换上了弓箭,和鸟枪兵们一起疯狂射箭。

子弹和箭镞扫过,绿营兵们又是纷纷倒伏下去

“逆贼的枪子和箭簇都长了眼睛吗?”远处的岳乐举着千里镜喃喃自语,身后没有一个戈什哈和王府护卫回答,每个人都半张着嘴看着前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