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这不是造反,这是革命!(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他要干的就是李自成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儿!他把天下的田土分给耕田的农夫......他要抢士绅田主的土地!他是......一个闯王!”

  “对啊!”江苏巡抚玛祜一拍大腿道,“皇上真是圣明......当年那帮汉人士绅不就是因为怕李自成抢他们的钱,才帮着咱大清剿灭闯贼的吗?”他顿了一下又问,“多制军,皇上还说了什么?”

  多隆沉着声道:“皇上让我们马上逮捕伪朱三太子王永康!”

  江苏巡抚玛祜马上应道:“多制军,我马上让人去抓!”

  多隆道:“记着,动静不要太大,而且要抓活的!”

  “嗻!”

  多隆下完命令,又回头对王忠孝和施琅说:“世凯,尊侯,皇上让你们俩去收拾那个王永康......如果他真是朱三太子,那本朝还是要优待崇祯皇帝的子嗣的!

  如果他只是一个假货......你们知道该怎么办吗?”

  怎么办?

  施琅一下就愣住了。

  那个王永康是不是真的朱三太子不好说,但他是吴三桂的女婿应该没错。这要是死在自己手里,那以后是不是就只能和吴三桂刚到底了?不能当“五臣”了?

  “知道!”王忠孝这个时候已经有肯定的答复,他扭头看着施琅道,“施军门,皇上有旨意在我这里!”

  “啊......”施琅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不让当“五臣”了!那也没办法了。于是就向王忠孝抱了抱拳:“王侍卫,事不宜迟,那咱尽快走一趟苏州吧!”….

    王忠孝点点头,“施军门,咱们明天就走,行吗?”

  “行!”

  ......

  随着一声声“嗨哟、嗨哟,加把力”的劳动号子声,长长的撑杆插入水中,抵在了河底的淤泥当中,推着一条装得满满当当的漕船,逶迤向东而行,在枫桥到阊门之间的繁忙无比的水道上激起一条浅浅的白浪,一面三角形的“粮”字旗号,就在姑苏的夏风之中猎猎飘动。

  这条漕船的船头上,并肩站着一男一女,男的身穿月白长衫,手持一把折扇,轻轻摇动,好不自在,正是那个最喜欢耍帅的延平王府咨议参军、天地会江南分舵分舵主陈永华。

  而那女的,则是这段时间一直和陈永华出双入对的桃花仙子常明月。不过她已经褪去了道装扮成了商人妇,立在陈永华身边,看着仿佛是那家大商家的少奶奶。

  而在这条船来船往,热闹得仿佛水上大马路一般的水道两边,则是号称“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十里长街。

  这条十里长街并不在姑苏城内,而是在姑苏城外一条连着姑苏城的阊门和大运河之间的水道两侧。水道在长街的中间,水道边上全是装货卸货的码头,码头外则是繁华无比的街市,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水道之上,更是飞架着不知多少座石拱桥,桥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陈永华虽然不是头一回打姑苏城外的这片繁华地过了,但这会儿立在船头还是有点感慨,慨叹道:“真没想到在当今天下,还有这等富庶繁华之土......”

  旁边的常明月叹息道:“也只剩姑苏一处了!奴家听家里的老人说,昔日扬州繁华,犹在姑苏之上,可惜十日之屠以后,不复往昔繁华,至今未复元气。金陵城中,秦淮水畔,也曾是歌舞升平繁华地,但如今也已风流不在了。”

  陈永华叹道:“其实扬州、金陵还是好的......终究还有一些元气。真正被鞑子毁惨了的还是安平和广州,泉州安平原是郑氏本据,曾经海商无数,帆樯如云,每年光是交给郑家的船税(保护费),就以百万计......那时候的郑家,可真是富可敌国啊!那时候的安平,真是盛极一时,可惜尽数毁于鞑虏之手了。

  而广州就更惨了,两千年的海贸商都,天南第一繁华地。不仅被尚可喜、耿继茂两个老贼给屠了几十万人,还搞出了海禁迁界,海上的财路断了七七八八,再没有昔日之盛了。”

  常明月慨叹道:“不知我等今生还能再见太平盛世否?”

  陈永华信心十足,目光坚毅:“能!一定能!”

  两个人正聊得兴起,忽然间就被一个大嗓门给打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