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清狗官(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而清朝的官,准确的说是大部分的汉员狗官,就是一个字儿——亏!

  真是当狗有风险,入仕须谨慎!

  现在还是康熙初年,大清朝还没怎么开捐班,所以这些官都是有功名的,不是进士就是举人——根据清朝初年的制度,举人只能参加三到五次会试(远省三科、近省五科),考不上就只能参加吏部拣选碰运气。

  而那些特别走运中了进士的,虽然都能授官,但有官不等于有缺。大部分中了进士的官都得经过漫长的候选和候补,最后才能得到一个实缺。

  这个候选(拣选)和候补是两道关口,其中京官只需要候选(拣选)即可,选上就有缺了。但是京官清苦,对于在北京没门路没产业的汉员尤其如此。

  而地方官则需要先由吏部铨选(拣选),选上可以得一个候补官,然后再去地方上继续等。

  据王忠孝所知,眼下大清朝的正经进士出身,从高中到补上个县令,平均耗时八年!

  八年啊!抗战都胜利了,这帮清朝的进士就在等一个县令的缺......当然了,八年等个县令好像也挺值,但是根据清朝的制度,候选、候补官都是没有俸禄的。

  更惨的是,候选得在北京候,候补得去省城候。

  北京什么开销?省城什么开销?

  而且当官有当官的体面,各种交际,各种迎送,各种应付,都是要花钱的。

  而当了官也不再去打工,一个进士及第的候选官去通州运河码头上扛大包能像话吗?工都不给打,要饭就更不可能了......堂堂朝廷命官去要饭,那丢得可是朝廷的体面。….

    另外,好不容易捞到个缺也不等于就能安安稳稳一辈子。

  因为大部分官职都是有任期的,短则三年俸满(到期了),长则五年俸满,俸满之后又要回京铨选......又没钱拿了!

  除了到期俸满之外,还有死老爹、死老妈后回家当三年孝子的问题。守孝是没俸禄的,守完孝起复后,还得再去回京铨选......还是没钱拿!

  再铨选选上地方官后,还得再去候补......继续没钱拿!

  没钱怎么办?当然就得借高利贷了。

  这种高利贷在北京这边就称为京债。

  所以大清朝的这些进士、举人出身的汉员,如果不是家里特别有钱,或是有背景有门路,或是考得特别好,中个状元、榜眼、探花什么的,想要赚到大钱那是真的难,一不留神这个贪官就能当亏了。

  贪官当亏了的事儿在别的朝代许是个笑话,但是在清朝那是经常会发生的。到了清朝中后期官员泛滥,实缺更加难得的时候,甚至还有当官当到饿死的事儿发生......那叫一个惨啊!

  不过大部分当亏了的官,也不是因为候选、候补时借债吃饭过日子上,而是亏在借高利贷行贿走门子上。

  在大清朝的官场上,借贷行贿买缺儿,上任后贪污还债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大部分没什么背景,也没考得特别好,也没遇上贵人的汉员,想要早一点补上缺,大多得走借高利贷买缺的路。要不然候选、候补的年头就太久了——从高中进士到当上知县的八年,那可是个平均数!

  而且这还是进士官,如果是举人当官,想要不花钱可就太难了。

  但是借高利贷买缺是有风险的,因为在北京只能买到候补道缺,到了地方上还能不能买到中意的实缺就不好说了。

  另外,就算买到了好缺,也保不齐当没几天家里的老人没了,那就得回去当孝子了,之前买缺的银子就都打水漂了。

  而这么一伙欠了一屁股高利贷,每天一睁开眼就有多少利息滚上来的大清官,想要当个清官,条件也不允许啊!

  而给这些在京铨选的汉人官员放京债的资本,则大多来自旗人权贵......当然了,权贵本人一般不会出面,但是最后分钱的时候吃大头的,一准是他们。

  这事儿说得透一点,就是大清朝的旗人权贵在已经吃到了大部分官场油水的情况下,也不放过分给汉人官员的那一部分,利用金融手段和制造官场内卷,再狠狠刮一笔汉人官员的油水。

  如果让整个官场上的汉员合在一起,每年出一份财报,即使不亏本,净利润也不会太高,整体而言,就是一群“官白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