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地会总舵主朱三太子!(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于师爷拿起这本书打开一看,发现是个手抄本,字儿是王忠孝本人的,应该是他抄的,但没发现作者的名字,于是他就问王忠孝道:“二公子,这书上面没作者的名字,是哪儿弄来的?”

 “这书是粘杆处收藏的,是江宁织造郎中,就是小寅子他爹当成反书踅摸来的,我看着不错,就抄了一份。不过收藏在粘杆处档房里的那本书上面本就没有作者的名字......要不然黄太冲早上菜市口了!”王忠孝笑了笑,又道,“既然没作者的名字,那我就做主,把这书送给朱三太子了!”

 说着话,他就提起毛笔,将书从于师爷手里拿了回来,又在封皮上写了“朱三太子著”这五个大字儿。然后又把书名划掉,写上了《天下为公论》四个字儿。

 实际上这本《明夷待访录》并不是原版的,而是王忠孝边抄边改出来的,只保留了“原君”、“原臣”、“原法”、“田制”等四篇,并且重点突出了“原君”和“田制”,还将“田制”改写成了“均田制”。

 而在突出了“原君”,改写了“田制”之后,这《明夷待访录》就变成了一本彻头彻尾的反书!

 王忠孝把书交递给了于师爷,低声嘱咐道:“师爷,这书你拿着,回头多抄几本,算是朱三太子的......记着,要用左手抄,免得让人认出你的笔迹。”

 “知道,”于师爷连连点头,“保管他们认不出来!”

 王忠孝又道:“师爷,这书的末尾有一首《大同歌》还要单独抄上几份。等抄完之后,再挑上一套带去苏州,回头一起栽给那个朱三太子。等咱们从江南回来,这本《天下为公论》和这首《大同歌》就能借着朝廷的谕旨,搞得天下无人不知了!”

 原来王忠孝那么急着把天地会给搞出来,就是想接着这回下江南、除朱三的机会,把这天地会的招牌打响,让天地会的主张为世人所知......而康熙和大清朝廷,则是天地会最好的宣传员。

 实际上,这个朱三太子的动静搞得那么大,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大清朝廷太敏感,到处抓到处捕,搞得天下汉人都知道还有这么一号想要反清复明的英雄。

 只可惜这个朱三太子也没什么主义,也不大会激励人心,更没什么组织......所以反来反去都反不起多大的浪花。

 “《大同歌》?这是什么歌?”于师爷这时已经翻到了书的末尾,正在看《大同歌》的歌词儿。

 “这是天地会的会歌......你们听好了!”王忠孝清了清嗓子,然后就用低声吟唱起来:“起来,勿为穷苦之贱民!起来,勿为待宰之羔羊!满腔之热血已然沸腾,吾等应为天下大同而争之......旧世界,必为吾等摧之,千万之黔首团结奋起,勿言吾等布衣卑贱,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这是最后之斗争,万众一心,光复中华,天下大公!这是大同之黎明,戮力齐心,大同主义,必将实现......”

 这王忠孝的《大同歌》用得就是那一曲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激励了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曲调。现在虽然没有伴奏,只是清唱,但依旧让在唱的几人有了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仿佛他们已经置身反清革命的战场上,同数以千万的抗清义士一起,列着大阵,举着刀枪,高唱着《大同歌》,迎着八旗兵射来的箭镞和子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一曲歌罢,书房之内的气氛已经变得无比庄重。所有人都站在那里,王忠孝则将一张写了“天地会”三个大字的宣纸高高举起,用庄严的声音宣布:“奉朱三太子令旨,天地会现在成立了......诸君,愿入会否?”

 “愿意!我等愿入天地会......”

 ......

 康熙八年,隆冬时节。

 在北直隶沧州府的天津卫和青县交界处,已经冻结起来都可以跑马的大运河边上的官道上,一支数十骑的队伍,正浩浩荡荡地一路南行。走在当先的是两名身材挺拔高大的男子,一壮一少,俱是顶戴行装,身披斗篷。两个顶子,则是一红一篮,远远一看就知道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这两位,正是王辅臣、王忠孝这对父慈子孝的好父子了。

 而紧跟在这对父子身后的,则是一个金顶小官,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正式王忠孝的妹夫,王辅臣的贤侄杨起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