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看,这才是武德充沛!(求订阅,求月票)-第2/4页



    具体来说,就是由本乡本都的国人、国士推举的三老进行自治。而“三老”又可以代表本乡本都参加府、县两级的议政会议(乡三老议府政、都三老议县政),推举一部分副职(常务副职)的地方官

    这一套制度,当然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的理想,它的效果往往取决于“中产国人”的数量。当财富平均,富豪和赤贫者都极少的情况下,效果当然是比较理想的。

    所以在户户平均,家家国人,人人有枪的宝山县,以三老制为基础的国人议政,就实行得就相当不错了。这一点从新兴的宝山商埠的市容就可以看出来了——这座商埠并不是朝廷投资的,而是由李大将军亲自规划,宝山县的国人们在大将军的建议下,通过集资和向中山银行贷款所兴建的,那可是国人们自家的产业!能不好好搞吗?

    别看这商埠才开张两三年,却已经初具规模了。在吴淞江(黄浦江)边,码头一座挨着一座,从“第一铺”码头,一直修到了“十六铺”码头。

    之所以用“铺”来给码头冠名,则是因为这些码头都挨着商市,码头边上,到处都是货物栈房和贩卖各种货品商品还有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们的酒楼、旅店。

    而江面上,则到处停泊着各种各样的船只,什么样的都有。有沿着黄浦江、吴淞江驶来的漕船,有从长江上驶来的可以在江海(近海)之间往来的沙船,有从大海上开来的鸟船、福船、广船、老闸船、盖伦船。也有巨大的好像一座水上城堡一样一级风帆战列舰皇家太阳号和跟随皇家太阳号一起抵达的几艘四级巡洋舰!

    来自法兰西的水手,都挤在甲板上面儿,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在欧洲人的传说中一会儿光鲜亮丽,一会儿则肮脏不堪的东方神秘古国的港口。

    这崭新的,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工地和自信的市民、商人的港口,给他们这些法兰西来客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他们在印度和安南的港口停泊时,都没有看到的“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氛围。

    皇家太阳号在一条小小的引水船带领下,小心翼翼地穿过吴淞江上的航道,驶向吴淞江东岸,靠近高桥要塞的一座军用码头。来自法兰西的小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来自德意志,但被法兰西宫廷聘用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还有福全斯基亲王的代表席瓦尔神父,一块儿站在皇家太阳号艉楼的甲板上,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这就是一会儿被一批荷兰人、英格兰人捧上天,一会儿又被另一批荷兰人、英格兰人贬下地的共和大明.一个从古老的“国人共和”体制中找到了活力的古老国家?

    看着眼前这种勃发热闹的景象,再想想法兰西那里日益奢靡的宫廷和逐渐陷入贫困的人民,握着栏杆的手,就越捏越紧了。

    素来有全才之称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则显得很兴奋,他是个中华文化的粉丝,而且他对共和体制也没什么偏见。毕竟他只是个德意志人,而且也不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个“三臣”,先后为美因茨大主教、汉诺威选侯和法王路易十四服务。他这次能来大明,完全是他自己争取来的,为了能来大明就近研究中国的文化和制度,他甚至辞去了汉诺威选侯那边的工作,在几个巴黎学术圈的好友帮助下,加入了法兰西的官僚队伍,以“法国造船专家”的名义登上皇家太阳号。

    而席瓦尔神父则是三人当中对大明的变化最感到惊讶的.因为他就出生在中国的澳门,在被李中山抓去北京当内务府洋奴才前,一直都在广东传教,太熟悉中国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气质了。

    这是一种绝望到麻木的气质.可是不到十年,当席瓦尔在被大明占据的会安(安南)港见到那里的大明驻军、官僚和商人时,他已经完全感觉不到那种没有一点活力的麻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