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一太后-第2/2页



    “我们还真没想到,反正我是没想到,所以质子经历很重要?”

    “长于深宫妇人之手里的继承人担不了大任的意思吧?”

    “没错!嬴稷虽然成了新的秦王,但他面对的问题却很大。因为威望和资历都不太够。而且,在这之前,秦昭襄王一直在燕国那边做人质,在秦国内部也没多少人脉。所以他上位之后,如何坐稳王位,就成了一个让他非常头疼的问题。”

    “这个时候的秦昭襄王,其实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让赵武灵王支持他。要知道,如果没有赵武灵王的支持,秦昭襄王根本不可能回国继承王位。但这样一来的话,赵武灵王就势必会插手秦国的内政。”

    “秦昭襄王也不傻,他很清楚,虽然两国王族几百年以前,确实是一家人。但到了战国时代,两国早就是竞争对手了。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王位安全,还是为了秦国,他都不可能让赵武灵王左右秦国的内政。要是真给了赵武灵王机会,也许用不了多少年,赵国就会吞并整个秦国,他这个秦王也别做了。”

    “第二个选择,就是那些宗室。秦昭襄王即位的时候,秦国宗室的影响力,也是极为强悍的。要不是之前樗里疾支持,秦昭襄王也未必能顺利登基。但选择宗室的话,却很容易导致宗室成员做大。而一旦宗室做大,未来说不定就可能会发生篡位的事情。”

    “要知道,如果论辈分的话,秦昭襄王其实得管樗里疾叫一声叔叔。樗里疾是当年秦孝公之子,从法理上来说,他原本也是有继承权的。真要是让樗里疾这帮人掌握了大权,那王位以后还是不是他的,可就不好说了。说到这个,秦国历史上也发生过百年内乱,其实各国都差不多。”

    “至于第三个选择,便是重用母亲芈月身边的那些人,也就是所谓的外戚。相比前两个选择,重用外戚的后遗症,明显是最小的。外戚的存在合法性,就是他这个秦王。就算是为了自身的权力和地位,这些外戚也只能帮秦昭襄王坐稳王位,而不会奢望其他的。”

    “为什么?”

    “外戚篡位之类的事情,在战国时期,这事其实还真不常见。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宗室都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外戚想要篡位的话,势必会引来国内宗室的针对,最后基本上不太可能成功。”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昭襄王登基之后,开始重用外戚,任由外戚势力肆意膨胀。对于当时的秦昭襄王来说,外戚势力越强,他的王位就越稳。”

    “而芈家这边,倒是也没辜负秦昭襄王的信任。首先,作为秦昭襄王的母亲,芈月本人就是一个政治女强人,要不然之前也没办法给秦昭襄王争取王位。在秦昭襄王登基之后,芈月直接以秦王母亲的身份,开始插手秦国的政务。而且,芈月还创造性的提出来‘太后’这个词,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