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妙法寻踪却未得-第2/3页



    施浩指挥衙役和兵士们,将石灰、木炭等物混在一起捣碎,再加入少许清水,变成米粥状,再涂抹在布条上。

    姜炳文哈哈大笑起来,众人皆是一惊。

    施经纬问道:“姜大人为何大笑?”

    “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石灰和木炭能吸食水分,灯芯草、食盐、松香这三样可防止尸体**,将此五物打成浆泥,涂上布条,再将布条缠绕在尸身上,不日即可恢复尸身原型,而不发臭和腐烂,高,老朽拜服!”

    姜炳文拍着手,双眼放光,显是真心诚意的服了。

    施经纬说道:“多谢姜大人指教!”

    姜、施二人在谈话说,兵士和衙役们已将布条慢慢的缠上尸身。

    吴濞当年不尽忠,因山鼓铸欲无穷。天知瘠土民思善,从此铜山不产铜。

    扬州西郊有座大铜山,为苏中第一高峰。大铜山和小铜山就是刘濞采铜铸钱的地方。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由于在平定英布过程中有功而被封为吴王,刘濞治国有方,煮盐铸钱,富甲一方,后因儿子被太子刘启用棋盘砸死,再加上晁错提出的削藩,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六个诸侯国造反,史称七国之乱,朝廷派周亚夫率兵镇压,刘濞兵败国除。大铜山东边一个镇子里有一座汉代古墓,据说就是刘濞的墓地。

    大铜山上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山上有准提寺、天池、仙人洞、吴王铸钱遗地等历史文化景观,时常有文人墨客来此游玩。

    大铜山西南麓,地势险峻,人迹罕至。可就在一天,忽然出现五个黑衣人,他们踏着陡峭的斜坡,竟如步平地,且速度奇快,如同贴壁而飞的大蝙蝠。

    五个黑衣人拨开斜坡的树丛,钻入其中便不见了,原来树丛后有个洞窟。

    虽是白天,洞窟里依然阴森无比。

    黑衣人进了洞窟,前面一块大石头上背身站着一个灰袍人,黑衣人排成一行,低头抱拳行礼,那灰袍人并未转过身来,以异常低沉的声音问道:“姓施的小子有何发现?”

    中间的黑衣人回道:“他们不管用任何法子都是枉费心机。”

    灰袍人:“不可掉以轻心,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谁能天下无敌。”

    黑衣人齐声道:“属下谨记!”

    且再说施经纬这边,采用他的办法,两天后,布条撕下,露出尸身本来面目,皆是体格健壮,面目凶恶,一看便非善类。

    画师对着尸身,手中的画笔战战巍巍。

    施经纬拿着两张画像看了看,递给一个属下。

    十匹快马奔出扬州城门后,朝不同的方向奔驰而去。

    东风吹雨晓来晴,春水高低五闸声。籣浆乍移明镜里,绿杨深处座闻鶑。

    昨夜下了雨,今日雨过天晴,风轻云淡,碧空如洗,站在运河边的姜炳文咏读康熙帝写的一首运河的诗,倒也应景。

    姜炳文身后有个小亭,亭下坐着施经纬,不远处是施浩和两个府衙护卫在旁守候。

    施经纬端起了石桌上的一杯茶,放在嘴边,却又放下了,姜炳文走了回来,问道:“施大人脸色好似不佳,是不是最近太累了?”

    施经纬叹道:“图形发往京畿、湖广、巴蜀、两广、陕甘,都无记载和印证,难道这些人全是隐形的?”

    姜炳文却轻轻一笑道:“这很正常。”

    施经纬颇为吃惊,连问道:“为何?”

    姜炳文小心翼翼的瞅了瞅左右,施经纬咳嗽了两声,施浩会意,带着那两个护卫退出了亭子,见附近无人,姜炳文才轻声道来:“施大人光明磊落,断不会卖人,老朽掏点心窝子话,时下虽称盛世,那也只是京畿附近和四方名城,边陲野地,荒漠沼泽,民生多艰,流民草寇此起彼伏,朝廷和各府库中根本找不到相关记载,这就是问题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