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投清的第一个明将-第2/3页



    李倧遣使请和,诸贝勒历数其罪,答应只要朝鲜派大臣会盟,便班师回国。朝鲜使者走后,后金军继续进军,驻兵黄州,李倧又派人告知已派大臣前来。这时,阿敏要攻打朝鲜首都汉城,李永芳建议:“我们此前曾说朝鲜遣使会盟便即班师,如今却要食言,是为不义。不如暂且驻兵,等待朝鲜会盟的大臣到来。”

    诸贝勒都赞同李永芳的意见,阿敏大怒,叱责道:“你这个蛮奴,怎么这么多话,难道我不敢杀你吗?”于是率军攻打平山。后来,阿敏还是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刘兴祚、库尔缠前去面见李倧,缔结盟约。

    天聪五年,后金初立汉军旗,李永芳辖六个佐领,势力已大不如前。

    天聪八年,封三等子爵,世袭罔替。同年,李永芳病逝,追赠二等归义伯。

    哲荣背着手,口述起八旗通志中关于李永芳的事迹记载,几个同学无不感佩其知识广博,且记忆超群,李元亮更是惊呼哲荣“真乃神人也”,关于其曾祖的往事,李元亮都只是知道个大概,反而是一个家外的人如数家珍,倒背如流。

    李永芳有两任妻子,共有九个儿子,隶汉军ZLQ。前妻生长子李延庚,次子李率泰。后妻是努尔哈赤的孙女、阿巴泰的女儿,后面的七个儿子,刚阿泰、哈什库、巴颜、呼图礼、胡拜、克胜额、克德,都是后妻所生,其姓名都没加李。克德是小儿子,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时,克德随行。

    克德虽是满汉混血,可他受父亲和身边人的影响,倾慕中土文化,喜读汉书,尤其爱看玄学、周易、堪舆等术学。

    进BJ,顺治帝宣布成为全中国之皇帝,可顺帝那时还是个娃娃,实际政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代顺治帝进行封赏,克德什么都不要,就要现在这处宅院。克德资历不深,战功不丰,原本是没资格要这所宅院的,念及李永芳是第一个投靠清朝的明将,功勋卓著,却只封了个二等伯,克德这个幼子承袭了爵位,可代表李永芳,出于补偿的缘故,多尔衮才答应了克德的请求。

    由此,银锭桥西头的这所宅院,就成了归义伯府,满清入关后,这府中已经先后生活了三代人。

    以前,后金和天聪年间的满人,基本活动在关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全是女真(满人)传统,对于汉人文化,除了一些高层和文人,了解甚少。可是入关以后,满人进入了原汉人之地。满汉混合,迄今已数十年,满人深受汉文化的感染。加上顺帝和康熙两代帝王,都推行尚儒尊孔,教化文治等国策,满人虽然还保持着诸多本族习惯,但在文化上,已逐渐汉化。

    满族亲贵们也知道了什么叫风水,为家族兴旺,子孙昌盛,不少王公贵族都会请风水先生来为自己的房屋和墓地勘察勘察。

    十多年前,归义伯府所在的地方就是极佳的风水宝地,这个消息,在一群热衷风水的王公贵族群体中已然流行。

    在王爷寻常见,公侯多如毛的京城里,二等伯就是个小虾米,那太好对付了。觊觎风水宝地的显贵们,纷纷托人来打听,有的还提着重金亲自上门,可一个个都吃了钉子,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话,不卖,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卖。

    克德将务必保住此家宅写进了家谱里,令后世子孙都牢记。临死时,克德叮嘱儿子李继安,这处家宅乃皇家所赐,乃李家的祖业,以后定会有人出高价来买,都不准卖,若有违背,便是不肖子孙;既是皇家封赏,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让出,就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亲自下诏来讨回。

    克德死后的二十来年里,不知有多少显贵登门,要买走这所宅院,再多钱都不在乎,李继安的回应是,再多钱也不会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