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金榜题名中进士-第2/3页



    太和殿是最高皇权的象征,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每逢大典之日,从太和殿至***外,设有庞大的仪仗,太和殿前檐下设中和韶乐,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王公立于丹陛之上,一品至九品文武百官齐集于丹墀内陈设品极山的御道两旁。皇帝出宫御太和殿,午门钟鼓齐鸣,殿廷乐队相继演奏,殿内外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以显示帝王的专贵和威严。

    紫禁城带个“禁”字,就是说普通人是不能进来的,即便官员,也是有召见才能入,太和殿在紫禁城的最中心,朝廷选择在这里举行殿试,便是表现对新科进士们的重视和期许。

    殿试可比会试轻松多了,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清初用时务策一道,题长二、三百字,所询一二事;康熙以后,题长达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进行评估和打分,分数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同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称“赐同进士出身”,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太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此次殿试,施经纬考中了二甲第十二名,属于中上的成绩,虽然没能入三鼎甲,施经纬未曾有丝毫遗憾,自科举创立以来,大部分名臣都出自二甲和三甲,出自一甲的倒没几个。能过会试中进士,这就等于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登上了一个高点。在翰林院学习一段时间后,进士会被授官,最起码都是正七品的知县或州推官,好一点的能授六品的各部主事或府通判,还有的幸运儿会被授以五品的要职。

    考中进士即意味着仕途大开,虽然大部分进士最初授官不过六七品,但升迁很快,通常情况下,进士出身的官员,只要没犯大事,平平顺顺在官场沉浮,在其致仕归老时,都能坐到侍郎或布政使的位子。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是唐朝孟郊的《登科后》,写出了士子们中进士后的那种欢喜和狂放之情。唐朝时,为庆祝新科进士,还特意举办了曲江宴。新科进士们游玩长安郊的曲江,一边观赏曲江边的烟水明媚,春花烂漫,一边品尝宫廷御宴佳肴美味。皇帝亲自参加,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及与新科进士一起游走,长安城的市民都会特意赶到曲江来观看,特别是一些官宦人家的小姐们,一双双秀目含情脉脉的看着新科进士们,梦想着自己能嫁给其中自己中意的郎君,才子佳人,相亲相爱,幸福一生,那是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清朝,也有同曲江游类似的活动,会试和殿试结束后,相熟的士子们会相互邀约,三五成群的出去游玩,城郊有西山,城内则有什刹海。

    一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前不久曾来施府的哲荣、高景行、周文博,约施经纬一起游什刹海。

    什刹海和北面的积水潭,南面皇城内的太液池,原为古永定河(高梁河)的故道洼地,后潴水成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