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头名之争



取字一般两种,一种是和名相近,另一种则是和名相反。

        段青荣的名字中都带着生机,寄予了长辈的美好祝福,自然是第一种情况。

        和皇帝交流,多说多错,所以余烬并未多说什么,对着笑了笑作了作揖,单方面结束这场交流。

        可皇帝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拉着她东拉西扯,忽然话头一转,“我记得你并非科举出身。”

        余烬称是,“承蒙圣上和各位大人赏识,臣才有今天。”

        皇帝呵呵笑两声,“你谦虚了。”

        “虽然朕常在宫中清修,对你的事迹却也有耳闻,听闻你当众对辩百人不落下风,文章连出三十余篇不曾间隔,还颇有见地,言之有物。”

        皇帝笑着隔空点她,“不俗,后生可畏啊。”

        “圣上谬赞。”

        “虽然你不是正统科举出身,能力却是有目共睹,今日殿试你可有意愿一试啊?也让朕见识见识段阁老教出来的孙辈实力如何。”

        虽然在问,皇帝却没有给余烬推辞的机会,“再加一张桌,一套文房四宝。”

        余烬被迫赶鸭子上架,表面平静,内心却在翻涌,难免思量皇帝的此举用意何在,是为了试探她,还是听受了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后者,那这个“别人”又是谁?

        这个别人是太子阵营的,还是魏观澜党羽一派的……

        但,

        余烬坐到桌案前,沉气、研磨……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她的机会,是她晋升的机会。

        所以这一场,她一定会好好答。

        余烬目光落到答卷上——君子学以致其道。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夏》,全句是“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道,君子学以致其道。’”是说各行各业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掌握道。意思很容易明白,是工匠和君子成其道的不同方式方法,但是科举策论却不能只以此破题。

        策论关键首步在于破题,而这道题,其实并不难。

        思绪飘过,也不过短短几息之间,余烬提笔蘸墨,毫不犹豫的下笔。

        可以这样说,从皇帝提议加张桌子让余烬和一干考生一同考试开始,余烬就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若说余烬很快下笔只是让人惊愕的话,那余烬笔耕不辍过程中没有丝毫停顿的模样就让人惊愕了。

        这是胸有成竹,还是破罐子破摔?

        众议纷纭,但此时无人敢异议。

        这场殿试的考题在余烬看来其实并不算难,有几个题目出的比较偏,但她都见过,还很熟悉。

        今天这一场,让众人见识了什么叫做“下笔如有神”,还不到结束时间,余烬提前放下笔,端坐桌前目不斜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