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天子之怒



  第214章 天子之怒

  翌日清晨,宫门才开,正准备启程的崔澈就被杨坚临时唤入宫中。

  “朕很生气。

  “朕以为善待百姓,就能使江南归心。

  “朕为他们分配田地,免除他们十年赋税,他们却辜负了朕!

  “治国应当威德兼施,宽猛相济,是朕一味怀柔,才让他们轻视朝廷的威严,致使江南遍地烽火。”

  大兴殿内,杨坚注视着崔澈,沉声说道:

  “你此次南下,不仅要剿灭叛军,更必须让天下人明白,背叛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但凡被俘获的妇人,尽皆作为战利品,赏赐有功将士。

  “参与叛乱的男丁,除非阵前投降,可免一死,罚为奴隶。

  “其余,无论老幼,不得留下活口!”

  崔澈心中一凛,但也没有一丝迟疑:

  “臣遵旨!”

  走出大兴殿,外头风雪正盛,但崔澈却感觉殿内更为寒冷。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大隋圣人可汗的怒火,必须要用逆贼的鲜血浇熄。

  崔澈回到燕国府,李靖、房彦谦、房玄龄、孔颖达、高士廉等人都冒着风雪,在府外等候出发。

  如崔弘度、来护儿、史万岁等将领,有的在外镇守,需要接到调令才能领兵往扬州与崔澈汇合,如崔弘度。

  也有的已经在昨日提前出发,往各地领兵,等待崔澈抵达扬州,如史万岁、来护儿。

  而崔澈也急着前去主持大局。

  妻妾们都在府外送行,崔澈扫过昨夜被唤回城的菩萨奴,与一早赶来的宇文娥英,与她们一一道别,这才带着尉迟炽繁登上了马车。

  杨丽华对于崔澈带着尉迟炽繁南下,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有自家人跟着,总好过他在途中耐不住寂寞,又带了女人回府。

  在家眷们的注视下,车队缓缓向南而行。

  崔澈此次前往江陵,走的并不是潼关,黄河冬季结冰,车马终究赶不上舟船。

  江南虽乱,但叛军缺少舰船,长江依旧处于隋军的控制之下,崔澈便是打算出武关,在汉水登船,过汉口汇入长江,顺江而下,直抵扬州。

  当崔澈走出商於古道,来到汉水一处渡口,乘船改走水路的时候,身处晋阳的杨广才接到调令。

  获知自己改任扬州总管,都督四十四州诸军事,杨广心中暗喜。

  此前作为伐陈主帅,杨广第一次踏足江南,便喜欢上了那里。

  他喜爱江南温暖宜人的气候,喜爱江南秀丽的山水,更喜爱江南温婉的女子。

  当然,他最喜爱的,还是能在江南捞到的功勋。

  先前已经收获了灭陈之功,如今再替三弟杨俊擦干净屁股,世人称一句晋王有大功于国,不过分吧。

  他来不及收拾太多行囊,只带了晋王妃与部分幕僚,便急匆匆启程,赶往扬州。

  而秦王杨俊,也将被调来并州,接替并州总管一职,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

    远在安平县的张武比杨广晚了几日才接到调令,他赶忙在当天便召集了三千骑卒,听说要跟随崔澈平定南方叛乱,博陵骑卒们纷纷喜上眉梢。

  此前追随崔澈在幽州作战,带回了无数妇孺与牲畜,不仅是乡人羡艳,就连妻子,也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他们早就盼望着能再发一笔战争财,也好为子孙多攒些家业。

  博陵骑卒们对崔澈的信任是盲目的,在他们看来,就连突厥都不堪一击,又何况是江南的叛军。

  三千骑卒告别了家眷,由张武统率,一人三马,向着南方奔驰而去。

  在安平县老家避祸的李百药望着博陵骑卒远去,不由得瞠目结舌。

  都知道崔澈倾家荡产维持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但只有真正亲眼目睹了他们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才能明白崔澈在他们身上,究竟费了多少心思。

  崔澈等人所乘大船来到汉口的时候,江陵总管崔弘度已经领兵等候在渡口。

  “有劳叔父远迎。”

  崔澈走下船,与崔弘度热情打着招呼。

  崔弘度是个什么性子,崔澈也很清楚,此人心高气傲,不愿居于人下。

  与自己的关系好是好,但对于他这位长史,心里怕是有几分不服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