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月球梯形体基地与蜂巢塔杆--全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



    这边蓝星忙着搜寻破解失踪的科学家和EnhancedSoldier时,天启共和国大规模月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一边大推力运载火箭每天都会向月球发射一艘载人飞船,或者资源品能源品供给飞船,另一边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的月球基地零部件也每天发射一到两次。而成天启只要有时间,也利用自己的铜钟塔巢运送部分零部件到月球,但天启19年的16条规划繁杂,涉及领域和部门众多,成天启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月球基地建设上。所以只能偶尔帮忙运送物资和人员。同时因月球基地建设需要一个组合建造的过程,招募愿意在月球工作的工人并培训也需要时间,所以进度和在蓝星施工比较要慢很多,一直到天启19年6月06号,成天启才能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月球基地建设上。

    而在7月上旬,月球三个小型加压供氧屋顶(分别是立方体、圆球形、长桶形三种)生**,一个小型备用加压供氧屋顶生**,一个大型综合平顶梯形体加压供氧基地,和其他类似,一定数量的氢、氧燃料仓库、月球电动牵引车、月球电动运输卡车,月球飞行运输载具、月球电动工程吊车,月球电动挖掘机、月球电动铲车、月球电动六轮自走可升降建筑塔架,月球通信发射塔、备用通信设备、小型核能发电设备、小型太阳能发电站,补给货仓、可调节方向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系统,等其他实验设备和生活品物资,相继运送到位并组合完成。

    虽然装备和建筑数量并不是很多,但这些都是在提前生产储备了几百枚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提前完成了月球基地相关主配件结构体的生产储存,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工具主配件提前制造的基础上完成的。同时如果不是因为成天启间或运送了,大量临时人员进行辅助建造,并且部分大型设备、工具是整体“搬上”月球的。即使现在这些完工,单靠正常发射建造速度,最快至少要3----5年时间。

    在1977年7月7日,即天启19年7月7日,成天启再次飞临月球,一同到来的还有特蕾莎和天岸等卫队成员,部分临时建造安装工人,以及长期驻留的科学家和未来月球工厂技术人员,当然他们都是穿着宇航服到来的。一套电解水制氢、制氧设备,30具自带6个轮子,单桶容量在20吨的大型水罐,共600吨水,(单这一次就够正常航天发射忙活半年的了,所以看出来了研制百米级甚至千米级,大型航天器的重要性。)在成天启等人穿着宇航服从铜钟塔巢中走出时,就看到了面前的大平顶梯形体基地,高26米,长、宽各有90米,共由六层不同加固加压装置、弹力加压密封材料、防辐射材料、保温材料、防腐蚀材料、顶部装修装饰材料构件、温压控制与自动报警装置组成。

    整个装置可以透过防辐射玻璃看到外面的影像和太阳光线,一种通过,过滤降低太阳光紫外线强度的特殊玻璃。(此玻璃在现实中已经被制造出来)

    随后,运输人员马上开始将铜钟塔巢上的电解设备和水罐通过牵引车,拉到了定温仓库中储存,而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也跟随成天启一起走进了平顶梯形体中,众人进入大门后,外面的大门立即关闭,喷洒除尘装置立刻开始喷洒水雾除尘,而这些水会经净化后循环利用。一分钟后第二道门打开,这里的生物感应装置会探测扫描整个进入者的状态是否带有辐射(防止外星生物进入和放射源进入)。在扫描后,第三道门打开,在确认整个梯形体内部气压稳定后,众人打开了宇航服的护罩,当众人第一次在月球呼吸时,大家都非常兴奋,人类经过几十万年终于在地球之外可以自由的呼吸,这种成就感,棒棒哒。特蕾莎开心的蹦啊跳啊,像个孩子一样,只是因为还不适应月球的重力和平衡性,很快出了丑,身子不稳斜着落在地上。然后干脆整个人躺在地上打滚,“快起来,这么多人,你可是大元首啊,怎么像个小孩子一样”,成天启也被她逗笑了,温柔的说到。“我感觉自己像团棉花一样轻飘飘的,这种微重力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啊,不行我要拍段视频留作纪念”,于是特蕾莎拿出手机开始自嗨起来,时不时还过来和成天启合个影,然后发个朋友圈,结果,天恩,金龙等就开始给她点赞。(没错,此时天启共和国已经应用智能手机了,同时聊天软件也已经普及),而随行的科学家则开始熟悉和适应这里的区域结构、设备操作和微重力特点,毕竟他们还要在这里工作好长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