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袭,燕王末路



就在朱允炆判断朱棣会赶往大同率兵追击之后,李如松关于燕王中军的情报也源源不断的送了过来。

“陛下!您判断的果然没有错!据这几天李如松传来的最新消息,燕王确实又重新回到了其中军之中同时也是放弃回援北平的想法。”重黎打开今日李如松送来的军报向李如松汇报着。

“陛下您可真是料事如神啊!您怎么就那么肯定燕王会去大同呢?”一旁的胡不归和朱守谦听到这一消息也是觉得朱允炆实在是太神了,每一次的决断都能够料敌先知。

朱允炆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目光微微一笑逼格十足的说道:“燕军大败,全部身家都已经搭上了只剩下这被我军前后夹击的十万中军了。

他心有不甘就一定不会放弃这翻盘的最后机会,所以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回到大军之中。否则这十万群龙无首的军队一定会被我们全部吃下。

至于朕为什么断定他一定会去大同,那就要问问我们的魏国公了。

魏国公带来的这些军队都是何种派系?”

闻言众人齐刷刷的看向徐辉祖满脸期待着他的回答。

“回陛下的话,那自然是燕王就藩三年之后轮换上去的戍边军队了……”

说到这徐辉祖面色一凝,接着说道:“陛下是说余下的皆是燕王旧部若是燕王挥师大同必然不攻自破。”

想到这里徐辉祖也是觉得背后发凉,大同可是大明军事要塞之一曾就有人放言大明虽大但是要紧之处只有四处而已,若此四处失守则大明必亡。

这四处就分别是河北宣化,山西大同,河北蓟县,辽东大部。

这大同便是这四处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如若大同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自己留下燕王旧部镇守大同本是为了防止士兵哗变,可不曾想会造就如此局面。

若是大同出事那他徐辉祖便是大明的千古罪人了。

似乎是知道了徐辉祖心中所想,朱允炆笑了笑开口说道;“魏国公不必担忧,大同城必定无虞,虽说四处边关要塞是我大明的命脉,但这更多的是对于北方胡人而言。此番只是我大明内政即使大同被燕王占据,他同样是不会让大同受到胡人觊觎的。

你太敏感了!”

听到朱允炆这般说辞徐辉祖悬着的心也是稍稍放下,朱棣身为太祖血脉断然不会做出数典忘祖之事。

虽说朱允炆面对朱棣欲前往大同不以为意,可是经过此前的分析徐辉祖,胡不归等手下大将却各个都是心急如焚。

行军速度不知不觉间提高了数倍之多。

数日之后山西境内又一支燕王旗帜的小股骑兵被悄无声息的吃下。

“殿下,不能再等了这两日以来我军停滞不前李如松那小子已经于我军相差不足百里了。”燕王帐下朱能焦急的催促着。

“可这几日我们足足派出百余斥候无一人回报。

我军现在就如同聋子瞎子一般到处乱窜,若无法与大同守军取得联系即使我们能够甩掉身后的那些尾巴。

到了大同府若是其中守军不愿归降那我等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朱棣现如今也是不复往昔的神采,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了许多才四十岁的年纪已然是华发早生。

面对手下的催促虽说心中无比的焦急,可如今大败之后再做起决定来也难免有些踌躇起来。

看到朱棣的犹豫朱能更加着急起来说话间也是全然不顾礼数了:“殿下,

只是一场兵败而已。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一步,若是能到大同府必定能够东山再起。

殿下你若在犹豫不觉那么我们就唯有束手就擒了一条路可走了。”

朱棣被催促的有些心烦意乱道:“容孤王再想想!”

看着如今失魂落魄的朱棣朱能也是深深的叹了口气无比失望的离开了。

直至深夜朱棣还是未能下定决心,整个人足足一日都是滴水未进。

燕王手底下的那些军士们也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我听说燕王殿下似乎是有归降朝廷的意思了?陛下虽说还未及冠可是其用兵之道远超我们燕王殿下。似乎北平被围也是陛下放出的假消息,其实北平城被破似乎只用了一日不到而且破城当日似乎有神明相助。那日风雷滚滚,天降神火焚尽万物。”

“对对对!这事我也听我在朝廷军队当总旗的弟弟说过了。当今圣上是天上紫薇天君转世是真正的天子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反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